正确答案: D

能显著地降低反应活化能

题目:下列有关酶的概念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本试题考核"酶的概念、结构、作用机制"等相关知识。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从结构组成上可分为"单纯蛋白质的酶"和"结合蛋白质的酶"两类,结合蛋白质的酶除蛋白质部分尚有非蛋白质--辅基或辅酶成分;酶催化底物反应具有绝对、相对和立体异构特异性(即专一性),视酶而定。酶能加速反应进行是因通过酶一作用物(底物)复合物形成,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缩短达到反应平衡点的时间,即加速一个化学反应。对照上述知识,A答案突出了"无机催化剂"显然是错误选择。体内代谢调节最终多是通过酶调节的,因此E(酶在体内发挥催化作用时,不受任何调控)也显然是错误的。较容易混淆的是B(催化活性都需要特异的辅酶)和C(对底物都有绝对专一性),但两个备选答案均有"都"绝对化词,还是容易引起考生注意而排除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涉及核苷酸数目变化的DNA损伤形式是()。
  • 插入突变

  • 解析:本试题考核"DNA损伤"形式或异常结构变化。在环境中某些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可能会引起DNA损伤,损伤若不能及时、正确修复,可发生突变。DNA损伤有多种形式,如断链,链内或链间交联.碱基缺失或插入,碱基置换等。其中,涉及核苷酸数目变化的DNA损伤形式是碱基缺失(核苷酸数目减少)或插入(核苷酸数目增加),因此备选答案D(插入突变)是正确选择。

  • [单选题]分离布鲁氏菌阳性率最高,也是常用的患者标本是()。
  • 血液

  •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实验室诊断布鲁氏菌病采集标本的时机与分离培养病原体。布鲁氏菌引起人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时,其菌血症期限较长,在布病急性期取血液做细菌分离培养,检出率可达70%。在布病慢性期才需取患者骨髓或淋巴结组织,进行布鲁氏菌分离培养。粪便、尿液及痰等标本一般不做布病的细菌培养。

  • [单选题]在黏膜表面黏附时可产生分解sIgA的蛋白酶()。
  • 淋球菌

  • 解析:肺炎球菌荚膜致病;淋球菌在黏膜表面黏附时可产生分解SIgA的蛋白酶,为致病物;链球菌产生红疹毒素(致热外毒素),是产生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 [单选题]可引起胃溃疡的细菌是()。
  • 幽门螺杆菌

  • 解析:胃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故43题选C。产气荚膜梭菌代谢活跃可分解多种常见糖类产酸产气,在牛乳培养基中形成“汹涌发酵”,故选E。

  • [单选题]可以作为一碳单位原料的氨基酸是()。
  • 组氨酸

  • 解析:以上两个试题考核"氨基酸的代谢"。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的总称,一碳单位主要来源于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鸟氨酸循环是肝利用氨生成尿素的过程,其中瓜氨酸参与了鸟氨酸循环,瓜氨酸是由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缩合而成。

  • [单选题]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接触性皮炎


  • 推荐下载科目: 综合练习第二单元题库 基础医学综合题库 临床医学综合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