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注意的分配性

题目:小西在上英语课时,一边昕老师讲课,一边做笔记,这体现了()。

解析: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了另外的刺激;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动摇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上强度的起伏;注意的分配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个以上的对象;注意的广度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注意所能清晰把握对象的数量。本案例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性,故正确答案是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挫折后的直接反应不包括()。
  • 投射

  • 解析:挫折后的直接反应主要有:情绪反应、攻击行为、冷漠、幻想、退行。间接反应主要有:压抑、合理化、逃避、替代、升华、补偿、认同、投射和反向行为。

  • [单选题]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关于自我的描述,错误的是()。
  •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追求无条件的即刻满足


  • [单选题]以下属于群体描述的是()。
  • 电影院里的安全巡逻小分队

  • 解析:群体与一般所见的人群是不同,人群是个体无序的聚合,群体则有特定的组织方式,而前四个选项都是随机无序地聚集起来的一群人,只有选项E的安全巡逻小分队是有组织目标、纪律和共同的活动,属于群体的范畴。

  •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代表群体的特征()。
  • 群体成员的社会心理特点千差万别

  • 解析:凡是同一群体的成员,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必然还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同的社会心理特点,比如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某种共同的心理需求、态度和情感。

  • [单选题]不属于群体功能的是()。
  • 团结功能


  • [单选题]从众行为的特点包括()。①引起从众行为的群体压力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②个体对群体压力的感知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③从众行为虽非本意,但却是个体自愿的行为④从众行为对个体来说是消极的⑤从众行为对群体来说是积极的
  • ①②③

  • 解析:从众行为对个体和群体来说都具有两重意义,既可能因为从众造成决策失误,但也能让个体和群体适应社会生活,所以④、⑤的观点不全面。

  • [单选题]“两种心理学”观点的提出者是()。
  • 卡尔.雅斯培尔斯


  • [单选题]重视“中年危机”的心理学家是()。
  • 荣格

  • 解析:选项中的人物都对发展心理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书被视为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学》-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普莱尔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展为从出生到成熟期(青少年期到青春期);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理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观点,重视“中年危机”,论述了老年心理;柯林渥斯的《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提出了追求人的心理发展的全貌。

  • [单选题]许多男士将对方容貌放在择偶的第一要求,这体现了人际关系中()。
  • 外表的吸引

  • 解析:①注重容貌,说明了长相、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在形成人际情感中的作用往往很大,容貌美容易造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外貌美能产生光环效应;②张大妈的“舞友”和张大爷的“麻友”,都是他们在各自爱好的活动中结识的朋友,体现了一种相似性吸引,人们一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例如在年龄、地位、身份、爱好、兴趣、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相似性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性;③大家喜欢淳朴的孙军,说明人格品质也影响人际关系,受人喜欢的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分别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或多或少都与真诚相关。此外,互补性吸引一般有三种形式的互补:社会角色互补、需要的互补、人格特征的互补,比如内向和外向,当双方的需要、角色以及人格特征呈现互补关系时,所产生的凝聚力是很强的。邻近性吸引的原则是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个体喜欢临近的人,这与交往频率有关,见面机会多,容易拉进心理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现倒U型曲线,过高和过低的交往频率条件使彼此喜欢的程度都不高,而中等交往频率,彼此喜欢的程度较高。

  • 推荐下载科目: 基础知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