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教师在讲到《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时,特举出以下例子,让学生找出与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正确答案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解析:A项中的“之”相当于“的”,定语的标志。B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中的“之”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题干中“之”与C项句中的“之”,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故C项正确,当选。
[单选题]教学杜甫的《春望》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五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
正确答案 :C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解析:C项,“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为七言律诗。A项,“海上生明月,……,还寝梦佳期”,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律诗。B项,“单车欲问边,……,都护在燕然”,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律诗。D项,“故人具鸡黍,……,还来就菊花”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律诗。C项当选。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原来你在这儿”一句的重音时提到,重读“你”则强调的是“是你而不是他人”,如果要强调“不在别的地方”时应重读哪个词?()
正确答案 :C
“这儿”
解析: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特意说得重一些的语音,目的在于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题干强调的是“不在别的地方”.所以应重读“这儿”。
[单选题]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故”的意义,下列选项中的释义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因此”)
解析:“桓侯故使人问之”中的“故”译为“故意、特意”。
[单选题]教学沈从文《云南的歌会》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民俗题材的文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下列不适合的是()。
正确答案 :D
史铁生《我与地坛》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及主题、A项通过鸭蛋折射出我国端午节的民俗文化;B项通过吆喝体现北京城大街小巷的叫卖文化:C项通过些民间俗人的手艺体现民间的捏泥人等文化:D项写的是作者摇着轮椅在地坛的思索,故选D项。
[单选题]学习《论语》中“诲女知之乎?”一句时,教师举例加深学生对此句的文言现象的理解。以下和例句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正确答案 :D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解析:题干中的“女”通“汝”,是“你”的意思。A项中“颁”通“斑”,是“花白”的意思;B项,“止”通“只”,“仅仅”的意思;C项,“亡”通“无”,“没有”的意思;D项中没有通假字现象。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朗读技巧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普通话里的叠韵词,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但其中有一项是不符合要求的,请指出()。
正确答案 :B
踌躇
解析:A项,“汹涌”为叠韵词;B项,“踌躇”为双声词;C项,“彷徨”为叠韵词;D项,“窈窕”为叠韵词。
[单选题]某教师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写景的特点,同时又列举了几篇写景散文,下面选项中符合要求的是()。
正确答案 :A
《故都的秋》
解析:A项,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散文。B项,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游记文赋。C项,《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虽有写景的内容,但不能把它划分为写景散文。D项,《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一折,是写送别的一段戏剧。
[单选题]《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两首诗歌,教学时教师推荐了另外几首《诗经》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正确答案 :D
《诗经·魏风·硕鼠》
解析:A项,《诗经·卫风·木瓜》是写情人之间赠送信物以表达情意和求婚的诗歌。B项,《诗经·郑风·子衿》是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的诗歌。C项,《诗经·郑风·风雨》是写一位女子风雨之中怀念情人的诗歌。以上三首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D项,《诗经·魏风·硕鼠》是写农民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诗歌,不属于爱情诗。
[单选题]学习了布封的《马》这篇文章,老师布置了以下作业:①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②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回答。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C
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语文学习方式
解析:“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A项正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侧面了解学生,让学生描述小动物,可以成为写作课的素材,B项正确。“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回答”,赋予学生选择作业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D项正确。题中没有体现“合作”的学习方式,C项错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