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开展了巩固政权的“三大运动”,指的是( )。
解析:建国初期,我党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反抗美帝国主 义的侵略,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所以答案为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学校的教师岗位复杂,变动频繁,很难具体量化。而且,把教师的工资用企业“绩效”的方式来确定,在执行中很容易违背“素质教育”的精神。在原有的工资框架内,把几十年不变的“班主任津贴”标准涨上去,比折成“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更方便直观、简单明了,也更具备可操作性。本段文字意在表明( )。
教师绩效工资不可行
解析:意图推断题。本段文字共三句话,前两句指出教师不适合实行绩效工资的两个原因:一是教师岗位复杂,难以量化;二是容易违背“素质教育”的精神。接下来以班主任工资为例,再次阐述了作者对实行教师绩效工资的反对态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解题时需注意作者的立场。
[单选题]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的状况那么__________,于较新的机运是那么__________;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那么__________。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解析:“心平气和”,指心情平静,态度温和,不急躁,不生气。“疾首蹙额”,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安常处顺”,指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评头品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根据句意,第一空应填入“心平气和”,由此排除A、D;第三空根据历史常识守旧的中国人对初兴之事的态度一般是要求苛刻,不愿意接受,由此可排除B,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的成语所源的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家徒四壁——司马相如
解析:成语“司空见惯”表示对一些事情看得多了就不再感到奇怪,它出自刘禹锡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所作的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A项不正确。成语“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丞民。”典故出自商纣王,而不是隋炀帝,B项排除。“乐不思蜀”的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原意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C项错误。“家徒四壁”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讲的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私订终身,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清苦的生活。由此可知,成语典故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