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正确答案 :D
组织间隙的胶体渗透压增高
解析:微血管壁受损,其通透性增强,血管内的蛋白质进入组织间隙中,使组织间隙的胶体渗透压增高,从而引起水肿。
[单选题]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所需时间为()
正确答案 :D
2天左右
解析:药物在体内消除一般需要5个半衰期,即为50小时,约2天。
[单选题]不同给药途径吸收快慢顺序为()
正确答案 :A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
解析: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快慢为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
[单选题]男性,84岁,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喘息10余年。突发气喘加重,血象明显增高,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多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治疗后可维持在90%左右。血气:二氧化碳分压11.3kPa;氧分压9.82kPa,pH7.22;血糖11.5mmol/L,乳酸3.2mmol/L。关于患者体内的糖代谢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A
葡萄糖直接氧化的速率加快
解析:患者诊断:①COPD(急性加重期);②呼吸衰竭(Ⅱ)型,乳酸升高,说明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此时通过有氧氧化途径代谢的葡萄糖减少,通过无氧糖酵解途径增加,结果是产生的热量下降,仅产生2个ATP(有氧氧化可产生38个ATP)。糖代谢的终产物是CO2,过多补充增加CO产生,增加呼吸肌做功。而重症病人在应激状态下,葡萄糖直接氧化的速率下降,由4~5mg/(kg·分钟)下降至3~4mg/(kg·分钟)。
[单选题]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正确答案 :C
感染或非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解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的是感染或非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包括体温、血白细胞计数、呼吸频率与心率(或脉率),故第1题的答案为A;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指的是感染或非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故第2题的答案为C: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指的是感染或非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同时存在的病理生理状态,故第3题的答案为B;脓毒症休克指的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并出现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表现,故第4题的答案为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的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出现序惯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故第5题的答案为D。
[单选题]与全身炎症反应或脓毒症发生有关的炎症细胞是()
正确答案 :D
中性粒细胞
解析:参与全身炎症反应或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多达100多种,其中中性粒细胞是与全身炎症反应或脓毒症发生有关的关键炎症细胞,故第1题应选D。全身炎症反应或脓毒症发生的同时,机体也产生抑制炎症反应的抗炎细胞因子,其中,白介素-4、白介素-10是与全身炎症反应或脓毒症发生有关的抗炎症细胞因子,故第2题应选B。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是早期促发全身炎症级联反应的促炎细胞因子,故第3题答案应为A。免疫异常参与了SIRS的发生与发展,其中,淋巴细胞是与全身炎症反应或脓毒症发生有关的免疫细胞,故第4题答案应为E。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和活化的补体成分都是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症介质,故第5题案应为C。
[单选题]氧输送()
正确答案 :A
反映心肺功能和血红蛋白的量水平
解析:1.SvO2为来自全身血管床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代表全身组织水平氧供和氧耗的平衡。2.DO2为每分钟心脏向外周组织输送的氧量,反映心肺功能和血红蛋白水平。3.氧消耗即每分钟机体实际的耗氧量,在正常情况下,反映机体对氧的需求量,但并不代表组织的实际需氧量。4.氧摄取率指组织从血液中摄取氧的能力,反映组织呼吸与微循环灌注及细胞内线粒体功能。
[单选题]代谢会促进酮体合成的是()
正确答案 :D
中链脂肪酸
解析:1.合成蛋白质最重要的底物是氨基酸。2.脂肪酸是重症患者的心肌(肝、骨骼肌)的首要能量来源。3.葡萄糖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能源物质。4.中链脂肪酸代谢会促进酮体合成。5.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代谢需要肉毒碱转运。
[单选题]Addison病的常见病因是()
正确答案 :C
肾上腺结核
解析:1.垂体ACTH分泌亢进是Cushing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2.约80%SIADH由肺燕麦细胞癌所引起。3.50%患者为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肿瘤所引起。4.肾上腺结核为本病常见原因,系血行播散所致。5.垂体瘤为成年人腺垂体功能减退最常见原因。
[单选题]输血后尿液呈酱油色的是()
正确答案 :B
溶血反应
解析:输血不良反应有很多种,上述选项中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是溶血反应,输血后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是循环超负荷的典型体征,输血后出现酱油色尿液有可能是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输血后出现皮肤红斑、瘙痒、呼吸困难最可能是发生了过敏反应。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