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肿瘤越大,乏氧细胞比例越大

题目: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都有明显的下降,是由于()。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第一个用于临床的重组基因细胞因子是()。
  • IFN-α

  • 解析:IFN-α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重组基因细胞因子,于1981年开始临床试用1986年被FDA正式批准。

  • [单选题]1882年Hatsted首创了乳腺癌根治术,建立了肿瘤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
  • 整块切除原则


  • [单选题]放射性核素治疗缓解骨痛的机理不可能是()。
  • 辐射作用抑制神经中枢


  • [单选题]某治疗中心认为常规治疗2Gy×1次/天,每周5次×6周方案已经达到正常组织(α/β=8Gy)的耐受量,要设计一个可以相比的疗程,3Gy/次,3次/周,则需照射的次数约()。
  • 18次

  • 解析:根据BED=nd(1+d/α/β)列出方程式:3n(1+3/8)-2×30(1+2/8),求得n即为需要照射的次数。

  • [单选题]克隆源性细胞在特定的生长环境内有能力形成细胞集落至少是()。
  • 50个


  • [单选题]放射线对生物体作用时,细胞关键的靶为()。
  • DNA

  • 解析:放射线对生物体作用时,细胞关键的靶为DNA,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主要见于高LET射线,间接作用主要见于低LET射线。

  • [单选题]质子治疗具有高线性能量传递(LET)射线的特点包括()。
  • 剂量分布特点而无生物学优势


  • [单选题]为了达到最大的治疗增益,晚反应组织的亚致死损伤修复必须彻底,在每天多次分割照射时,两次照射的间隔时间至少需()。
  • 6h

  • 解析:使用较小的分割剂量有利于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是在照射间隔期内亚致死损伤能够得到完全修复,如果照射间隔过短,亚致死损伤修复不完全,损伤会逐渐累积。通常认为在每天多次分割照射时,两次照射的间隔时间至少需6h。

  • [单选题]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作为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里程碑发生在()。
  • 1990s

  • 解析: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里程碑:1940s盐酸氮芥治疗淋巴瘤,1950s环磷酰胺、氟尿嘧啶,1970s顺铂、阿霉素,1990s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2000s靶向治疗。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临床肿瘤学概论题库 癌症疼痛和姑息治疗题库 肿瘤综合治疗的策划和计划题库 肿瘤康复、生活质量题库 医学伦理学题库 乳腺癌题库 肿瘤外科专业知识题库 头颈部肿瘤题库 肿瘤的治疗题库 肿瘤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