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男性,50岁,突然畏寒、发热、咳嗽,咳脓性痰,黏稠。查体:精神萎靡,四肢末梢凉,体温36.9℃,血压80/50mmHg,腹部查体无特殊,血白细胞18×109/L,X线胸片:右上肺大叶实变影,叶间隙下坠。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高动力性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型休克()
  • 感染性休克

  • 解析:高动力性休克最常见于感染性休克,但是感染性休克也可以出现低动力型休克。

  • [单选题]失血性休克的"5P"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 瘫痪paralysis

  • 解析:5P指的是:皮肤苍白、冷汗、虚脱、脉搏细数和呼吸困难,瘫痪不属于5P。

  • [单选题]下列关于液体复苏目标与预后评估说法不正确的是()
  •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的终点目标是:神志改善,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尿量增加

  • 解析:在机体应激反应和药物的作用下,神志改善、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尿量增加往往不能真实地反应休克时的组织灌注改善情况,其对评价复苏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不能作为终点目标。

  • [单选题]张力性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 纵隔向患侧移位

  • 解析:张力性气胸引起患者梗阻性休克,在上述临床表现中,D选项纵隔向患侧移位的说法不正确,应该向健侧移位。

  • [单选题]循环淤血期灌流的特点是()
  • 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 解析:1.休克早期即循环缺血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小动静脉、微动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均处于明显的收缩状态,造成组织少灌少流,严重的缺血、缺氧,其中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作用较微静脉更敏感,故收缩更强烈,因此灌少于流。2.休克期也即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因为持续地收缩而处于越来越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造成乳酸酸中毒及大量局部血管活性物质的堆积。此时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血管开始松弛,而微静脉和小静脉对酸性物质的局部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更强,血管继续收缩,造成了多灌少流,灌多于流。3.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微循环处于不灌不流的状态。4.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微循环处于不灌不流的状态。5.休克期也即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因为持续的收缩而处于越来越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造成乳酸酸中毒及局部大量血管活性物质的堆积。此时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血管开始松弛。而微静脉和小静脉对酸性物质的局部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更强,血管继续收缩,造成了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 [单选题]容量血管过度收缩的是()。
  • 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


  • [单选题]常规抗休克措施应用后血压仍不理想的顽固性休克患者,必要时可试用哪种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解析: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毛花苷C都属于常规抗休克措施。对于顽固性休克,可试用糖皮质激素,机制未明,可能与糖皮质激素的抗炎症、强心作用有关,也因为它是应急状态下机体内量增加较多的激素。故27题选E。

  • [单选题]患者,女,34岁,宫外孕大出血,血压曾下降至60/40mmHg,紧急手术治疗,术后2天出现少尿,补液2000ml后,尿量无明显增加。查体:血压110/80mmHg,贫血貌,HCO-321mmol/L,血肌酐186mmol/L,尿常规检查示:比重1.015,蛋白(++),血红蛋白80g/L。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急性肾小管坏死

  • 解析:患者因大出血导致了失血性休克,经手术和术后2天的治疗仍少尿,说明休克造成的组织器官有效循环量的剧减,血管的强力收缩已对肾脏产生了严重损害,发生了急性肾小管缺血坏死,目前处于少尿期。

  • 推荐下载科目: 急性肾损伤与肾衰竭题库 重症病人的肾脏功能改变及肾脏替代治疗题库 重症胰腺炎题库 心肺脑复苏题库 创伤题库 心律失常题库 中毒题库 儿科常见重症的处理题库 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题库 危重病人诊断和治疗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