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严谨治学
题目:"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在实践中的具体要求。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严谨治学"要求:教师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题目中的"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精益求精"体现了严谨治学,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和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 )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启发式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和数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故选择C。
[单选题]在教育学史上,认为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的英国教育家是( )。
洛克
解析: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
[单选题]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包括( )。
平衡性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故选择D。A选项,顺序性,强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有顺序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B选项,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发展特点,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C选项,互补性,强调某一种身心机能出现缺失,其它机能进行补充:教育启示:结合实际、扬长避短。
[单选题]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习的主体。( )A.正确B.错误
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习,此时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还具有自觉能动性,因此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单选题]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牢固,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精细加工策略
解析:在精细加工策略中,对简单知识来说,记忆术是常用的策略,主要有位置记忆法、缩编和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等。对复杂知识来说,主要利用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利用背景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题干运用的是精细加工策略。
[单选题]( )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记》
解析:《学记》中提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化民众、治理国家,都要从教育入手,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单选题]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
《爱弥儿》
解析:卢梭是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1762)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善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因而教育应该是自然的,即顺应儿童的本性,运用自然的方法,培养自然人。考点点拨:本题考查教育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教育学创立与变革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应主要识记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卢梭与《爱弥儿》、康德与《康德论教育》、洛克与《教育漫话》、裴斯泰洛齐与《林哈德和葛笃德》、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与《人的教育》、斯宾塞与《教育论》、乌申斯基与《人是教育的对象》和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