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保证微球在注射中不会沉降

题目:肿瘤放射性核素动脉介入治疗时放射性微球必须制备成混悬液方能注射,是为了()。

解析:放射性微球必须制备成混悬液方能注射,是由于微球比重大,一般应加甘油使之混悬,保证微球在注射中不会沉降。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男性,35岁,腰痛伴发热10天。血常规:WBC14.6×109/L,N82.7%,L15.4%。CT示L4片样稍高密度影,考虑L4椎体感染可能。为进一步评估病变性质,拟行白细胞炎症显像及胶体骨髓显像,病灶(骨髓炎症)典型征象是()。
  • 胶体骨髓显像放射性分布缺损,核素标记白细胞浓集

  • 解析:标记白细胞会在正常骨髓浓集,因此中轴骨骨髓炎症的诊断应结合胶体骨髓显像进行,若胶体骨髓显像中呈放射性缺损的病灶部位有核素标记白细胞聚集即可诊断。

  • [单选题]患者,女性,68岁,喘憋近2个月,加重1周,既往高血压病史,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病病史。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及胸片无明显异常。该患者可考虑先进行的核医学检查应为()。
  • 肺灌注显像


  • [单选题]骨依形态可分为4类,下列哪项不是
  • 圆骨

  • 解析:骨依形态可分为以下4类: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短骨(如腕部和足后半部的骨)、扁骨(颅的顶骨、胸骨、肋骨等)、不规则骨(如髋骨、蝶骨)。

  • [单选题]体外放射分析中,造成放射性标记物免疫活性损伤的主要因素没有()。
  • 抗原抗体不可逆的结合

  • 解析:造成免疫活性损伤的主要因素有:在蛋白质中引入碘原子代替氯原子时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碘化损伤。标记在蛋白质分子的放射线使蛋白质成为碎片引起放射损伤。碘化反应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引起的化学损伤。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标记蛋白质的聚合、脱碘等导致标记抗原质量下降。

  • [单选题]溶骨病灶,骨显像主要表现为()。
  • 病灶99mTc-MDP浓聚减少

  • 解析:若骨组织血流量减少,或出现溶骨病灶时,显像剂聚集减少,呈现异常的放射性缺损区。

  • [单选题]骨显像时,不是局部特殊体位像的是()
  • 断层骨显像

  • 解析:断层骨显像为常规骨显像之一。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核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核医学技术基础知识题库 核医学技术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核医学技术专业知识题库 核医学技术医学伦理学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