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狄更斯--《呼啸山庄》
题目:下列选项中,作家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解析:《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爱米莉·勃朗特。故选择D。A选项欧·亨利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片叶子》。与契科夫、莫泊桑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B选项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C选项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主将和领袖。其主要作品有《海上劳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
1945年9月3日
解析: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次日,9月3日被定位抗战胜利纪念日。C选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爆发西安事变,标志的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战。故选择B。
[单选题]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必须在"二战"后归还中国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
开罗会议
解析:开罗会议: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即:开罗会议),此后的1943年12月1日,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明确提出了台湾及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故选择C。A选项,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B选项,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英苏三个大国在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维持外蒙古现状,苏军在苏德战争结束后2至3个月对日作战,中国领土)、联合国问题。这次会议为战后世界格局带来深远影响。D选项,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会务,商讨战后问题。其中,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史称《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单选题]在给学生教新的问题解决任务时,最适宜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新课题,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最适当的解释是( )。
熟悉的例子可以减轻初学者的工作记忆负担
解析: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应将有限的容量用于新内容的学习。例子熟悉,学生不必花更多的工作记忆容量来对例子进行加工,从而腾出更多的容量用于新内容的学习。
[单选题]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故选择D。A选项,辨别学习是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在对成年人两个刺激时,只需要运用语言进行听和答即可,但对很小的小孩和动物是做不到的。B选项,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C选项,概念学习是指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单选题]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属于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A.正确B.错误
解析:奥苏伯尔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又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实验室做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的过程,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也是有意义学习。
[单选题]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核心成分是( )
兴趣、好奇心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习动机的分类一一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其核心成分是兴趣和好奇心。故选择C。
[单选题]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这些概念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皮亚杰
解析:皮亚杰是瑞士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论的建构者。他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源于他对儿童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等)的发展和结构的研究,提出认知发展过程或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单选题]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 )。
一条鞭法
解析:租庸调制是唐朝的赋役制度,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可以用绢或布代役,叫作"庸"。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即重新丈量土地,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和地主不得例外。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改革的内容之一,以土地作为征税对象,把田税、丁税、杂役等合并,摊入土地税折银征收。摊丁入亩出现于清代雍正时期,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到田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