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北魏孝文帝
题目:推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指汉语)"这一措施的历史人物是( )。
解析:根据题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该历史人物要求不说北语,而统一说汉语,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19世纪以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引入教育研究,提升了教育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强调教育学科科学性的教育家是( )。
赫尔巴特
解析: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付诸实践,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能够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杜威的主要作品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康德的主要作品是《康德论教育》,又称《教育论》,他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单选题]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
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学校结构;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相对较长,这体现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单选题]演示法是教师通过演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或印证新学书本知识的方法,关于演示法的作用,下列错误的是( )。
演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解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的是谈话法。
[单选题]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
可塑性
解析: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故选择B。A选项,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C选项,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D选项,不存在被动性这一说法,故排除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