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隐私权

题目:为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王老师经常查阅学生日记,侵犯学生的权利是( )。

解析:隐私权是指学生私人、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被他人所知的权利。未经学生同意查阅学生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故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针对一块园地,园艺师们提出了如下建议:(1)牡丹、芍药至多种植一种;(2)如果种植芍药,则不能种植蝴蝶兰或者玫瑰;(3)牡丹、玫瑰至少种植一种。实际种植时,上述三条建议只有一条被采纳。根据以上陈述,以下最可能符合实际种植情况的是( )。
  • 牡丹、芍药和玫瑰均种

  • 解析:这是一道真假话推理的题目。因为上述三条建议只有一条被采纳,意味着在正确的选项下,三句话只有一句话为真,那么我们可以分别对四个选项进行假设,结果如下:A项,(1)×,(2)×,(3)√;B项,(1)√,(2)√,(3)×;C项,(1)√,(2)×,(3)√;D项,(1)√,(2)√,(3)×。故选择A项。

  • [多选题]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 前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 解析:历史上的教育经历了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出现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出现的正式、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 [单选题]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单选题]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
  • 训练性活动

  • 解析: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

  •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
  • 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 解析:犯罪预备的客观方面行为是外显的、能够被人们发现和了解的外在客观动作表现,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没有具体的主观犯罪动机和客观的行动准备。犯意表示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不能对社会造成现存的、直接的危害,犯意的表示者常常是出于一时的冲动,用恶意相告来发泄内心的气愤,其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摆脱内心的不平衡状态,并非产生了犯罪动机,更不是犯罪的预备行为。我国现行刑法坚决摒弃“思想犯罪”,严格区分犯意表示与犯罪预备的界限。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创造条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也符合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原则上要将其作为犯罪来处理;犯意表示,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真正意图上看,还是从行为人的客观表现来分析,都不是为犯罪而创设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选项A 是为了犯罪而勾结共犯的犯罪预备行为;选项B则只是犯意表示;选项C和D都是为了犯罪而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