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农村高城市低
题目:我国甲型肝炎感染率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解析:此题考查关于甲型肝炎的流行特征知识。我国是甲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以抗-HAVIgG作为曾经感染的标志,10岁以下儿童甲型肝炎的感染率近80%。感染率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农村高城市低的分布特点。所以正确答案为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哪个人群不能作为队列研究的暴露组()
有组织的患病人群
[单选题]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解析:本题考点为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效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不均时产生的。在设计阶段认识到混杂因素,通过限制、匹配、随机化等方法加以控制则可以避免混杂偏倚,故A不正确。混杂因素不是特定的某些因素,也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可能与研究结局相关的因素,只是在研究中不再关注这类因素的效应。因此B、E不正确。若暴露因素与结局存在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因果联结方式,则混杂因素引起的间接关联会歪曲直接关联的效应,因此C不正确。多元分析的原理即是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后,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结局变量变化的大小。因此,在多元分析模型中,纳入模型的自变量(暴露因素或混杂因素)的效应均能估计出来,D正确。
[单选题]目前对乙型肝炎的最主要的防治手段是()
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此题属病毒性肝炎的内容,考查乙型肝炎的防治手段。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包括:强化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切断传播途径,控制HBV感染;管理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传染源--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对乙型肝炎防治意识。答案B为免疫预防的主体,是乙型肝炎最主要的防治手段。
[单选题]下列哪条不是传染源()
隐性感染者
[单选题]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区,受累人数超过2万,1976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服咪唑类驱虫药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触5.7%,精神刺激4.9%。针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解析:4种因素暴露率之和不足l,因而不能称其为充分病因组。尽管没有所有患者共有的暴露因素,但服用咪唑类驱虫药的暴露概率远高于其他3组,提示其可能为"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仅凭此数据不足以说明服用咪唑类驱虫药就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要获得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凭此证据不能排除毒物接触、精神刺激等因素和"散发性脑炎"有关。所以D项正确。
[单选题]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