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中医诊治疾病主要根据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证候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与情志抑郁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肝气郁结


  • [单选题]不属于太阴脏虚寒证的症状是
  • 正确答案 :A
  • 胸下结硬


  • [单选题]《伤寒论》所讨论的霍乱当属
  • 正确答案 :B
  • 湿霍乱


  •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敛疮,还能够治疗烫伤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地榆

  • 解析:地榆   性能: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血热出血证。   烫伤、湿疹、疮疡痈肿。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用法: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 [单选题]桑螵蛸与海螵蛸共同的功效是
  • 正确答案 :B
  • 固精止遗


  • [单选题]参苏饮与败毒散二方组成中均不含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黄连、黄柏

  • 解析: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桔梗 茯苓 人参 甘草(生姜 薄荷)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配伍意义   本方证因正气素虚,复感风寒湿邪,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所致。   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臣以川芎,柴胡。佐以桔梗,枳壳,前胡,茯苓。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药。此外,方中人参亦属佐药。   人参,既扶正以助祛邪,又使祛邪不伤正。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 紫苏叶 干葛 陈皮 半夏 姜汁 前胡 茯苓 桔梗 枳壳 木香 炙甘草 (生姜 枣)   功用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虚人外感证候辨识   虚人外感: 恶寒,发热   憎寒壮热,脉浮而重取无力   --- 败毒散   咳痰,倦怠无力,舌苔白,脉弱 --- 参苏饮

  • [单选题]天王补心丹组成药物中的“三参”是指
  • 正确答案 :C
  • 人参、丹参、元参


  • [单选题]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C
  • 九味羌活汤


  • [单选题]太阳病主脉主症为
  • 正确答案 :C
  • 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


  • [单选题]关于主诉,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B
  • 是患者本次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 正确答案 :C
  • 2012年6月26日


  • [单选题]气街是经气
  • 正确答案 :B
  • 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

  • 解析: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灵枢•卫气》记载:“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灵枢•动输》又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说明了头、胸、腹、胫部有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通路。 《灵枢•卫气》对气街有较详细记载:“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F。”由此可见,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气街理论义从另一角度阐述了经气运行的规律,为临床配穴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单选题]下列腧穴中,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行线上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C
  • 大椎


  • [单选题]纳少,厌食油腻,黄疸胁痛,寒热往来,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 :C
  • 肝胆湿热证


  • [单选题]针灸治疗颤证时,所选择的主要经脉是
  • 正确答案 :C
  • 督脉、手足少阳经穴

  • 解析:颤证 【病因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与脑髓及肝、肾、脾等关系密切。多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及劳逸失当等因素所致。 年迈久病肾亏,劳欲太过,或药物所伤,使肾气不足,肾精亏耗,虚阳内动,脑髓失养,神机失调而成;或因肾水不足,木少滋荣,或暴怒伤肝而气机不畅,阳气内阻化热生风而成;或由于久病年迈精少,或应事太烦而伤神,神伤则精损气耗,脑髓不足,神机失养,筋脉肢体失主而成。 【辨证】 主症 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继则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呆滞,口角流涎等。 兼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脉弦紧者,为风阳内动;兼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语言失序,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弦无力或弦细紧者,为髓海不足;兼眩晕,心悸,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细者,为气血亏虚;兼见头晕目眩,头摇,肢麻震颤,手不能持物,胸闷泛恶,多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沉滑或沉濡者,为痰热动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痰熄风。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1)四神聪 曲池 外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2)百会 本神 风池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风阳内动加大椎、风府;髓海不足加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公孙;痰热动风加中脘、阴陵泉;颤抖甚加后溪、三间、大椎;僵直甚加大包、期门(均灸)、大椎(刺血);汗多加肺俞、脾俞、气海;口干舌麻加廉泉、承浆。 操作 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波,通电20~30分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病情施用补泻。僵直甚加灸大包、期门,每穴灸10分钟。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出血,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1周或2周刺血1次。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40分钟。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内科学(中级)[代码:315] 推拿按摩学(中级)[代码:349] 心血管内科学(中级)[代码:304] 血液病学(中级)[代码:310]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中级)[代码:313] 小儿外科学(中级)[代码:322] 精神病学(中级)[代码:340] 康复医学(中级)[代码:348] 疾病控制(中级)[代码:361] 职业卫生(中级)[代码:363]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