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男性,15岁。因乏力,面色苍白前来就诊,血液分析结果:RBC3.14×1012/L,HGB62g/L,Hct0.21,RDW21%。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能减缓红细胞沉降率的物质是()
清蛋白
[单选题]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中,高浓度的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可造成()
红细胞缗钱状
[单选题]加热乙酸法检测本周蛋白尿的pH要求为()
pH4.5~5.5
[单选题]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瑞氏染液配制后储存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解析: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的复合染料,细胞各种成分均为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物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亚甲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新鲜配制的瑞氏染料偏碱,须在室温或是37℃下储存一定时间,待染料成熟,主要是亚甲蓝逐渐转变为天青B后才能使用,储存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染色时应根据血涂片的厚薄调整染色的时间。
[单选题]造成血涂片太厚的原因为()
推片太快
解析:血涂片制备是血液学检查重要的基本技术。一张好的血涂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血膜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制备血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则血膜越厚,反之则血涂片越薄。
[单选题]对外周血涂片进行镜检,观察200个中性粒细胞,其中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数为75个,则毒性指数为()
0.375
解析:在严重感染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出现中毒颗粒等形态学变化,毒性指数可反映毒性变化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所计数的中性粒细胞数。
[单选题]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中电脉冲信号大小与血细胞特征相关的是()
细胞体积大小
解析: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原理为:血细胞是相对非导电的物质,在电解质溶液中悬浮的血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电阻变化的程度取决于非导电的细胞占据小孔感应区的体积,即细胞体积越大,引起的脉冲信号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脉冲信号经过处理后可得出细胞计数结果。
[单选题]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eticulocyteproduc-tionindex,RPI)的含义为()
网织红细胞的产生速度与正常人的比例
解析: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速度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是根据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计算而来。目前认为仅用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绝对值计算还不能够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应同时考虑网织红细胞的生存期限。正常生理情况下骨髓释放到外周的网织红细胞仅1天后其胞质中核糖核酸即消失,而贫血时骨髓生成红细胞增多,大量尚未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这些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成熟时间需2天,这意味着网织红细胞计数值偏高,将导致对红细胞实际生成速度估计过高。为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计算误差,提出在贫血时用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来反映网织红细胞生成的相对速度。公式为:RPI=网织红细胞计数(%)×(患者血细胞比容/正常人血细胞比容)×1/网织红细胞成熟天数。利用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能较好的估计骨髓中网织红细胞的生成情况。
[单选题]交叉配血试验中"次侧"配血应加入()
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