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包括多听、多唱、多演奏、多读谱等

题目:下列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解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感受与欣赏"主要以欣赏为中心,但形式多样化,可以设置请某一学生为大家演唱歌曲,请学生们进行欣赏的方式进行展开,学生展示属于表现领域;B项表述过于绝对,学生虽是教学的主体,但不能完全以学生自我意愿决定教学安排,需要多方面考虑是否对学生有利;D项表述过于绝对,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有字教材"与"无字教材"进行教学,可以利用教材以外的内容。故本题选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下面八年级歌唱课《踏雪寻梅》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 【课题名称】《踏雪寻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2.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三、教学难点 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首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录音,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画面,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 (1)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 (2)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2.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从下面这几个方面作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教师轻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 师:这首优美的诗词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刘雪庵写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4.简单介绍作者:刘雪庵,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5.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师:你们朗诵得真好,老师听着这么美的词,看着这么美的画面,想把它唱出来,你们想不想听呀?(师范唱歌曲) 师:这首词加上音乐是不是更美了?(学生回答)那你们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谁写的吗? 介绍作者:黄自,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等50余首。 6.歌曲学习 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其方法,可采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其步骤: (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如有些学生直接唱准旋律有困难,也可用“啦”“啊”等方法练唱。) (2)轻声唱歌词(1~2遍)。 (3)练唱低声部旋律。老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 (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 (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 (7)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8)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如:在处理相同歌词反复时可将前两小节唱得轻一些,后两小节唱得强一些,长音还可以做渐强处理。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访,去寻找。“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人品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比如《红梅赞》《一剪梅》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找些歌曲听一听。

  • [单选题]教导处的刘老师抓到两名高二学生藏在厕所里偷偷抽烟,于是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慢悠悠地点燃了一根香烟,准备耐心细致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对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刘老师既禁止学生抽烟,又对他们耐心劝导,严慈相济,真正做到了关爱学生

  • 解析:刘老师当着学生的面抽炯,一方面不利于教育学生不要抽烟,另一方面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没有做到为人师表和关爱学生。

  • [单选题]( )是一种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
  • 班级授课制

  •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①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 [单选题]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 课程标准

  • 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

  • [单选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 因材施教原则

  •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故选择B。A选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原则是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提出来的。C选项,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D选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 [单选题]12岁的小小是家里的老大,她的爸爸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他不允许小小继续上初中而让她辍学在家帮忙务农,以供家里的弟弟们上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爸爸的思想保守,但不至于触犯法律

  • 解析:题干中爸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故B项中"不至于触犯法律"的说法错误。

  • [单选题]夸美纽斯的(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 《大教学论》

  • 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和分析,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故选择C。

  • [单选题]"利用白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 用途扩散

  • 解析:用途扩散是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