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远视

题目:婴幼儿时期绝大部分是()

解析:1题:儿童从事读、写等视近工作时,通常通过调节晶状体屈光能力以实现看清字体的目的。若眼睛经常处于视近状态,容易造成睫状肌处于持续的高度紧张状态,使晶状体凸度增大,屈折力过强。这种近视屈光状态被称为"假性近视"。严格地讲,称"调节紧张性近视"更为准确。2题:一般而言,当人的角膜晶状体的屈折能力与眼轴的长度相适应时,处于正视状态。在遗传、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可造成眼轴的延长幅度超过晶状体的屈折力,形成"真性近视"。而严格地按光学成因划分这类近视属于"轴性近视"。3题:儿童眼发育基本与大脑发育并行。出生时视力、屈光未发育成熟,眼轴较短,因此,绝大多数婴幼儿为远视。随着年龄增加,眼轴长度逐渐增长,眼的屈光经历正视化发育过程,儿童正视比例在6~8岁时达到高峰。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欲比较甲乙两地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进行标准化率的计算,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假设甲乙两地()
  • 人口性别与年龄分布相同

  • 解析:该试题考查对不同地区的资料进行对比时,标准化的意义与作用。大多数疾病的患病率与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有密切关系。当比较甲乙两地疾病患病率时,需要进行标准化调整。标准化的基本假设就是两个地区的人口性别与年龄分布相同。答案A与B完全不对,答案C与D均不完全,只有答案E是正确的。

  • [单选题]现在医学科学工作者通过获得大量特异DNA片段,结合适当的分析技术,可以鉴定基因缺陷。当前临床或研究室获得大量特异DNA片段最流行的方法是()
  • 聚合酶链反应

  • 解析:该试题考查"聚合酶链反应"的应用。原则上讲,备选答案A~E所叙述方法均可获得大量特异DNA,但是,当前在临床实验室或研究室常用于临床诊断的方法当属聚合酶链反应(PCR),其他方法费时、费力,甚至对大多数临床单位或机构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问题,所以,备选答案E是最佳选择。考试经验表明,更多考生选择备选答案D(基因克隆),因为忽略了"当前临床或研究室"中"最流行方法"的限定。

  • [单选题]潜伏期可长达数年之久,但发病后却呈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的疾病是()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 解析:该试题为基本概念类题目,考查慢发病毒感染的概念。在儿童时感染麻疹病毒,由于病毒发生变异,使麻疹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脑组织内,经10年左右(2~17年)潜伏期后才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呈亚急性、进行性脑损伤而致死,称为慢发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引起。EB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可以引起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或原发性肝细胞癌。登革热由登革病毒经虫媒传播的急性感染引起。所以,该试题的正确答案为B。

  • [单选题]与碘缺乏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是()
  • 智力低下

  • 解析:1题:在碘缺乏比较严重的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地方性克汀病,其中神经型克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落后等。所以,正确答案为A。2题:长期服用过量氟会导致氟骨症,硬化型氟骨症可表现为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及关节僵硬,而混合型氟骨症在骨质硬化、骨旁软组织骨化的同时,可因骨质疏松软化而引起

  • [单选题]有典型的荚膜结构的是()
  • 肺炎链球菌

  • 解析:选析第2题。该试题为基本知识类题目,考查淋球菌致病性,正确答案为E。淋球菌通过其菌毛可黏附在人类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并产生大量IgA1蛋白酶,可以分解存在黏膜表面的特异性分泌型IgA(SIgA),从而使淋球菌在黏膜表面大量增殖,并侵入黏膜下层,引起淋病。其他病原性球菌均不能产生分解SIgA蛋白酶,故不能引起性传播疾病。

  • [单选题]下表资料为8名健康人和8名肺硅沉着病患者的血清黏蛋白量(mg/dl),假设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若要比较健康人与肺硅沉着病患者的血清黏蛋白量是否不同,应当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
  • 成组比较t检验


  • [单选题]某厂因为设备故障导致一氧化碳外逸,维修工人赵某在处理故障时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倒地昏迷,被人送至医院抢救。检查:呈急性重症病容,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口唇明显发绀;查体不合作,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迟钝;颈有抵抗,四肢瘫软,生理反射消失,巴宾斯基征(+);两肺呼吸音粗糙;白细胞数偏高,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偏低,尿蛋白(++),心电图示右心心肌受损。该患者最突出的危象是()
  • 脑水肿


  • [单选题]“姨”字的笔画共有()
  • 9画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题库 细胞的基本功能题库 免疫耐受题库 环境卫生学综合练习题库 第一单元题库 妇女常见病防治题库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题库 临床诊疗伦理题库 医学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伦理题库 消化和吸收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