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解救氰化物中毒时常与亚甲蓝交替使用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氰化物中毒的解救”。解救氰化物中毒时亚甲蓝应与硫代硫酸钠交替使用,大剂量时可出现全身发蓝。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关于防止可溶性成分迁移正确的叙述是()
  • 为了防止可溶性色素迁移产生“色斑”,最根本的防止办法是选用不溶性色素

    采用微波加热干燥时,可使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采用箱式干燥时,颗粒之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现象最明显

    采用流化(床)干燥法时,一般不会发生颗粒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有利于提高片剂的均匀度,但仍有可答

  • 解析:当片剂中含有可溶性色素时,迁移现象表现得最为直观,湿混时虽已将色素及其他成分混合均匀,但颗粒干燥后,大部分色素已迁移到颗粒的外表面,内部的颜色很淡,压成片剂后,片剂表面形成很多“色斑”。为了防止“色斑”出现,最根本的办法是选用不溶性色素。在通常的干燥方法中很难避免可溶性成分的迁移,而采用微波加热干燥时,由于颗粒内外受热均匀一致,可使这种迁移减少到最小的程度。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所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片剂上产生色斑或花斑,对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影响不大,但是,发生在颗粒之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将大大影响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尤其是采用箱式干燥时,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当采用箱式干燥时,应经常翻动颗粒,以减少颗粒间的迁移,但这样做仍不能防止颗粒内部的迁移。采用流化(床)干燥法时由于湿颗粒各自处于流化运动状态,并不相互紧密接触,所以一般不会发生颗粒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有利于提高片剂的含量均匀度,但仍有可能出现色斑或花斑,因为颗粒内部的迁移仍是不可避免的。

  • [多选题]下列临床常用给药途径中,正确的是()
  • 口服给药

    吸入给药

    舌下含服

    关节腔注射给药


  • [多选题]下列肾功能受损者的个体化给药原则中正确的是()
  • 了解患者

    了解药物

    定期化验

    防止药物沉积

    综合考虑肝、肾功能


  • [多选题]第三类医疗器械是()
  • 用于植入人体或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

    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


  • [多选题]使用缓泻药应注意()
  • 找准病因针对性治疗,尽量少用或不用缓泻药

    硫酸镁宜清晨空腹服用,并大量饮水

    比沙可啶睡前整片吞服,不得嚼碎

    腹泻伴有阑尾炎、肠梗阻、腹胀者应禁用


  • [单选题]消化不良是一组慢性或复发性上腹疼痛或不适(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治疗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症状,去除诱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复发。

  • [单选题]下列情况,按新药管理()
  •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


  • [单选题]患者女性,38岁,疲劳、面色苍白、无力、月经量多,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根本的治疗原则是()
  • 病因治疗

  • 解析: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补充足够的铁,直到恢复正常铁贮存量,以及去除引起缺铁的病因。其中,病因治疗相当重要。因为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综合征,不能只顾补铁而忽略其基础疾病的治疗。故答案是A。

  • [多选题]下列反应属于鉴别巴比妥类药物取代基反应的是()
  • 碘试液反应

    硝化反应

    甲醛-硫酸反应

  • 解析:巴比妥类药物取代基或元素的反应:(1)芳环取代基的反应:①与亚硝酸钠-硫酸的反应。苯巴比妥含有苯环取代基,可与亚硝酸钠-硫酸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并随即转成橙红色。②与甲醛-硫酸的反应,苯巴比妥与甲醛-硫酸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环。其他无苯基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无此反应。(2)不饱和烃取代基的反应。司可巴比妥钠结构中含丙烯基,可与碘试液发生加成反应,使碘试液棕黄色消失。

  • 推荐下载科目: 医院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题库 药事管理题库 药剂学题库 药理学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