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只改变工作表的名称
题目:Exce12003中,使用“格式”菜单中的“重命名”命令,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使用“格式”菜单中的“重命名”命令,只改变工作表的名称,内容,工作簿等不改变。故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当工作遇到挫折时,刘老师总是能够乐观、豁达地面对。这表明刘老师具备( )。
健康的职业心理
解析: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强调,教师要拥有心理素养。刘老师乐观豁达,体现了教师积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特征,拥有过硬的心理素养。故选择A。
[单选题]“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 )方面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教书育人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教书育人”规定,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故选择B。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作品、作者与国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泊秦淮》一一杜牧一一唐代
解析:《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故选择D。杜牧与李商隐,被称为晚唐“小李杜”。杜牧的作品还有:《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A选项,笛福是英国人,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B选项,《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作品,他的作品还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代表作品有《茶花女》、《半上流社会》、《私生子》、《放荡的父亲》等。C选项,柳永是北宋词人,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
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
解析: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故选择B。A、C选项,留声机和电话机是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D选项,计算机的发明是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
[单选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 )。
区内操作材料上
解析:暂无
[多选题]请根据下面的素材,设计大班主题活动方案,要求写出主题活动名称、主题活动总目标、2个子活动。每个子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的主要环节。大一班户外活动时,幼儿被地上的影子吸引了,有的互相玩着踩影子;有的跑起来看影子是什么样的;有的互相讨论着对方的影子;有的对着影子做各种动作看影子的变化……
[单选题]社会人员孙某闯入幼儿园寻衅滋事,扰乱幼儿园教育教学秩序。对孙某( )。
应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中明确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题目中,社会人员孙某闯入幼儿园寻衅滋事,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应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因此本题选A。
[多选题]材料:
提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在它的起源阶段,有三位名人和一个关键地点。
第一位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他对人工智能的贡献集中体现于两篇论文。一篇对“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设想,从数理逻辑上为人工智能用上“机械大脑”开创了理论先河。另一篇提出了一种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这台机器就是智能的。可以说,图灵是第一个严肃地探讨人工智能标准的人,被称作“人工智能之父”当之无愧。
第二位名人是一位神童,18岁便取得了数理逻辑博士学位,他就是“控制论之父”维纳。1940年,维纳开始将计算机看作一个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转换的系统,认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可以用机器模拟的。维纳的理论抓住了人工智能的核心——反馈,因此被视为人工智能“行为主义学派”的奠基人。
第三位名人是“人工智能(AI)”这一术语的发明者麦卡锡。1955年,他与另一位人工智能先驱明斯基以及“信息论”创始人香农一道作为发起人,邀请各路专家学者齐聚达特茅斯学院,共同讨论了自动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和神经网络等经典人工智能命题。
关键地点便是上述会议的举行地达特茅斯学院。达特茅斯会议正式确立了AI这一术语,并开始从学术角度对AI展开了严肃而精专的研究。在那之后,最早的一批人工智能学者和技术开始涌现。这次会议被广泛认为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从此人工智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956年至1974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此期间,“通用解题机”被制造出来,人工智能程序在问题求解、语言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民众和政府似乎对人工智能期待过高,当研究遭遇瓶颈,成果不尽如人意时,便丧失了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从1974年开始,人工智能遭遇第一次寒冬,对其研究的资金投入骤减。
直到1980年,人工智能的商用价值被广泛接受,企业订单增多,全面的研究开始复苏。然而这种复兴未能持续太久。从1987开始,由于Apple和IBM生产的个人电脑发展迅速,没有用到AI技术却在性能上超过了价格昂贵的AI机。人工智能市场急剧萎缩,科研经费又被削减,AI经历了第二次寒冬。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开始理性地认知AI,AI技术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1997年5月11日,IBM的计算机系统“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又一次在公众领域引发了现象级的AI话题讨论。
2006年,Hinton在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领域取得突破,人类再一次看到机器赶超人类的希望。这次标志性的技术进步,在2013年之后引爆了一场商业革命。谷歌、微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还有众多的初创科技公司,纷纷加入人工智能产品的战场,掀起新一轮的智能化狂潮。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大众的广泛接受,这次狂潮也许会架起一座现代文明与未来文明的桥梁。
(摘编自刘兴亮《人工智能的早期简史》)
问题:
(1)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有怎样的重要进步?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2)人们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