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伽利略

题目:历史上第一位使用望远镜进行科学观察的学者是( )。

解析: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故选择B。A选项,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C选项,开普勒,杰出的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D选项,布鲁诺是意大利天文学家,因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遭到教会迫害,为捍卫真理,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老师在组织规则游戏时,发现有孩子开小差,老师应采取的措施是( )
  • 轻拍幼儿,提醒幼儿集中精力

  • 解析:题目中“孩子开小差”的行为体现了幼儿教师教育对象的幼稚性。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正处于生长发育中,其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认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并且不影响正常的游戏开展的前提下,提醒幼儿,帮助幼儿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故选择D

  • [单选题]下列对古代年龄别称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 “豆蔻”指女子十七八岁

  • 解析:“豆蔻”是指十三、十四岁的女子。故选择A。女性其它年龄称谓:12岁一金钗之年;15岁一及笄之年;16岁一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一桃李年华;24岁一花信年华;30岁一半老徐娘。花甲、古稀是对老年人的称谓,其它老年称谓:60岁一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历之年、杖乡之年;70岁一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一杖朝之年;80-90岁一耄耋之年;100岁一期颐之年

  • [单选题]暑假里,小张的父母给小张报了摄影兴趣班和美术兴趣班。小张知道后说,以后我又不想成为摄影家,何必学摄影。以下哪项是小张的回答中包含的前提?( )。
  • 只有想成为摄影家,才需要学摄影

  • 解析:此题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小张的的意思为“不想成为摄影家→不必学摄影”,若要这句话为真,则需要“学摄影→想成为摄影家”为真,故选择C项。

  •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某市地铁运营公司发布检修数据,发现95%的自动扶梯右侧梯级链磨损严重。这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自动扶梯“右立左行”规则的反思。   有人认为:安全重于效率,为了安全应该改变“右立左行”的规则。   有人认为:在效率至上的时代,高效就是一切。磨损严重就要加强检修,别把问题甩给大众。   有人认为:没有哪一法律允许在高速路拥挤时,废除应急车道来提高效率。规则的存在是有道理的。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800。

  • [多选题]材料:   提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在它的起源阶段,有三位名人和一个关键地点。   第一位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他对人工智能的贡献集中体现于两篇论文。一篇对“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设想,从数理逻辑上为人工智能用上“机械大脑”开创了理论先河。另一篇提出了一种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这台机器就是智能的。可以说,图灵是第一个严肃地探讨人工智能标准的人,被称作“人工智能之父”当之无愧。   第二位名人是一位神童,18岁便取得了数理逻辑博士学位,他就是“控制论之父”维纳。1940年,维纳开始将计算机看作一个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转换的系统,认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可以用机器模拟的。维纳的理论抓住了人工智能的核心——反馈,因此被视为人工智能“行为主义学派”的奠基人。   第三位名人是“人工智能(AI)”这一术语的发明者麦卡锡。1955年,他与另一位人工智能先驱明斯基以及“信息论”创始人香农一道作为发起人,邀请各路专家学者齐聚达特茅斯学院,共同讨论了自动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和神经网络等经典人工智能命题。   关键地点便是上述会议的举行地达特茅斯学院。达特茅斯会议正式确立了AI这一术语,并开始从学术角度对AI展开了严肃而精专的研究。在那之后,最早的一批人工智能学者和技术开始涌现。这次会议被广泛认为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从此人工智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956年至1974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此期间,“通用解题机”被制造出来,人工智能程序在问题求解、语言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民众和政府似乎对人工智能期待过高,当研究遭遇瓶颈,成果不尽如人意时,便丧失了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从1974年开始,人工智能遭遇第一次寒冬,对其研究的资金投入骤减。   直到1980年,人工智能的商用价值被广泛接受,企业订单增多,全面的研究开始复苏。然而这种复兴未能持续太久。从1987开始,由于Apple和IBM生产的个人电脑发展迅速,没有用到AI技术却在性能上超过了价格昂贵的AI机。人工智能市场急剧萎缩,科研经费又被削减,AI经历了第二次寒冬。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开始理性地认知AI,AI技术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1997年5月11日,IBM的计算机系统“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又一次在公众领域引发了现象级的AI话题讨论。 2006年,Hinton在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领域取得突破,人类再一次看到机器赶超人类的希望。这次标志性的技术进步,在2013年之后引爆了一场商业革命。谷歌、微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还有众多的初创科技公司,纷纷加入人工智能产品的战场,掀起新一轮的智能化狂潮。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大众的广泛接受,这次狂潮也许会架起一座现代文明与未来文明的桥梁。   (摘编自刘兴亮《人工智能的早期简史》)   问题:   (1)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有怎样的重要进步?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2)人们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幼儿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 初中教师资格 高中教师资格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