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D
只有在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情况下,证明责任的后果才会出现 对案件中的同一事实,只有一方当事人负有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的结果责任不会在原、被告间相互转移
题目:关于证明责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解析:理解证明责任应注意:第一,真伪不明是证明责任发生的前提。即只有在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证明责任才发生作用,A项正确。第二,证明责任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是由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预先确定的,即对案件中的同一事实,只有一方当事人负有证明责任。因此,在诉讼中不存在原告与被告之间相互转移证明责任的问题,BD项正确。第三,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不能提供证据或提供证据后不能证明自己的主张,将可能导致诉讼结果的不利,而不是必将承担败诉的后果,C项错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共同投资设立企业而签订了一份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一切争议均交丁市仲裁委员会予以仲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注册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双方因此而发生纠纷,乙公司遂向丁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过程中,双方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乙公司撤回了仲裁申请。事后,甲公司反悔,拒绝履行和解协议的内容。根据以上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依据原仲裁协议,仲裁庭裁决甲公司须于5天内注入资金100万元。仲裁裁决作出后,甲公司拒不履行,乙公司遂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此情况下,甲公司的下列做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并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丁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向接受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并请求裁定不予执行
解析:1.根据《仲裁法》第50条,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B项正确。此外,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并申请仲裁。
2.根据《仲裁法》第58条,B项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7条,C项正确。
3.根据《仲裁法》第58条。
[单选题]马克思说:"但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们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旧的法律可以作为新的社会发展的基础
解析:社会是法的基础;如果相反,以法为社会的基础,那么,实质上就可能强迫社会接受那些已经被这一社会生活条件及物质生产本身宣判无效的法律,把法律看成了永恒不变的东西。新的法律不可能产生于旧的社会基础之上,旧的法律也不可能长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生存和延续。旧的法律是从旧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必然同旧的社会关系一起消亡。因此,旧的法律不可能成为新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保存那些属于前一个社会时代的,由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社会利益的代表人物所创立的法律,这种法律肯定会同新的社会共同利益发生矛盾,因此会导致滥用国家权力去强迫大多数人的利益服从少数人的利益。故A项表述正确,B项错误。
法对社会的调整,首先是通过调和社会各种冲突的利益,进而保证社会秩序得以确立和维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的调整手段主要有三种:法律、道德和宗教。自16世纪以来,法律已成为对社会进行调整的首要工具。所有其他的社会调整手段必须从属于法律调整手段或者与之相配合,并在法律确定的范围内行使。法对社会的调整,还表现为通过法律对社会机体的疾病进行治疗。具体而言,就是运用法律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各种社会问题,由此实现法的价值,发挥法的功能。故C项表述正确。
为了有效地通过法律控制社会,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总之,法律渗透于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联结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传承文明,沟通未来。正是通过与经济、科技、文化和政治等社会领域,以及政策、宗教、道德等社会规范的互动,法律改造世界,维护人权,由此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社会和谐。故D项表述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B项。
[单选题]A市原副市长马某,涉嫌收受贿赂2000余万元。为保证公正审判,上级法院指令与本案无关的B市中级法院一审。B市中级法院受理此案后,马某突发心脏病不治身亡。关于此案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应当由B市中级法院的同一审判组织对是否没收违法所得继续进行审理
解析:《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534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被告人死亡而裁定终止审理,或者被告人脱逃而裁定中止审理,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另行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刑事诉讼法解释》第520条规定,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被告人死亡或者脱逃,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80条第1款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人民检察院向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的,可以由同一审判组织依照本章规定的程序审理。本题中,A项正确,B项的错误在于,不是"应当"而是"可以"由B市中级法院的同一审判组织对是否没收违法所得继续进行审理。《刑事诉讼法解释》第517条规定,对没收违法所得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在5日内提出上诉、抗诉。故CD两项表述正确。本题符合题意的答案为B项。
[多选题]2013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为2013年6月1日,付款行为A银行。2013年3月10日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汇票上记载"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后票据权利转移至丙公司"。汇票一直未被提示承兑.2013年3月15日丙公司工作人员不慎将汇票遗失,2013年3月16日丙公司向A银行通知挂失止付,2013年3月1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2013年3月18日法院决定受理申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如汇票丢失后,丙公司拟采取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丙公司提供相应担保请求甲公司补发汇票,甲公司拒绝,丙公司有权起诉要求甲公司补发汇票
丙公司起诉的,应向法院提供相当于汇票金额的担保
解析:1.考查附条件背书的法律效果。《票据法》第33条规定:"背书不得附有条件。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汇票上的效力。"
2.考查票据权利的救济。根据《票据法》第15条的规定,收到挂失止付通知的付款人,应当暂停支付。《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3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民事诉讼法》第220条规定:"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应当停止支付,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
3.考查公示催告的效力。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法》第221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后,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
4.《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没有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判决,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自判决公告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
5.考查票据丢失时的权力救济。《审理票据纠纷的意见》第36条规定:"失票入因请求出票人补发票据或者请求债务人付款遭到拒绝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被告为与失票人具有票据债权债务关系的出票人、拒绝付款的票据付款人或者承兑人。"《审理票据纠纷的意见》第38条规定:"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除向人民法院说明曾经持有票据及丧失票据的情形外,还应当提供担保。担保的数额相当于票据载明的金额。"
[多选题]陈某将自己两间破旧的房屋向保险公司投保10万元。为了取得赔偿金,点燃自己旧屋后离开,大火蔓延烧死房屋附近居民3人。陈某随后向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迅速报警,后将陈某抓获。陈某的行为构成:()
保险诈骗罪(未遂)
放火罪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保险诈骗罪和其他罪的竞合关系。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行为或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行为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如放火罪、爆炸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