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题目:男性,65岁。1个月前轻微头部外伤,渐进性头痛及左侧肢体无力2周。CT示右侧额颞顶新月形低密度影,脑室受压,中线向左移位。最可能的诊断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颅底骨折时的处理下列哪项错误()
[单选题]目前对脑胶质瘤最常用且效果较好的化疗药物是()
解析:目前针对胶质瘤的化疗有许多方法及药物,但仍以亚硝基脲类(卡氮介)药物疗效肯定,副作用相对较小而多用。
[单选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的最好方法是()
血管内栓塞治疗
解析:目前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经血管内对瘘口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其治愈率为85%~98%,颈内动脉的通畅率为60%~70%,并且损伤小。
[单选题]男,28岁,不慎从4米高坠落。当即昏迷约3小时。醒后出现头痛、呕吐,右耳道流血性液体、口向左歪。诊断应考虑()
脑挫伤、颅中窝骨折
解析:脑挫裂伤因受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差别较大。意识障碍受伤当时立即出现,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可长达数日、数周、数月。生命体征改变因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多有脉搏慢强、呼吸慢深、血压增高等库欣反应,晚期,呼吸、循环功能随之衰竭。重症病人的体温常在39℃左右;若下丘脑受损,体温可持续不升或高达40℃以上(中枢性高热)。局灶症与体征:如大脑中央前回损伤,出现对侧肢体抽搐、硬瘫、腱反射增强、巴氏征阳性等;脑挫裂伤若发生在大脑皮质的"静区",即功能区的边缘部位,可无局灶症。脑膜刺激征:由于脑组织和血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病人可有剧烈头痛、颈项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等。一般经5~7天,随出血停止,积血吸收而逐渐减轻。颈项强直于1周左右逐渐消失。头痛、呕吐:头痛症状只有在病人清醒之后才能陈述;如果伤后持续头痛,频繁呕吐,应究其原因,可行CT检查,以明确颅内有无血肿。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各异。CT及MRI检查对脑挫裂伤的诊断有明确意义。颅底结构复杂,一般可依据伤史、皮下淤斑、脑脊液外漏和脑神经损伤等,进行诊断,X线检查意义不大。CT扫描可利用窗宽和窗距的调节清楚显示骨折的部位,有重要价值。颅前窝骨折:眼结膜下出血,眼睑皮下淤斑,鼻或口腔流出血性脑脊液,可并发嗅视神经损伤。颅前窝骨折易引起球结合膜下出血及迟发性眼睑皮下淤血,俗称"熊猫眼"。颅中窝骨折:外耳道流出血性脑脊液,出现同侧面神经瘫痪、耳聋、耳鸣等。颅后窝骨折:逐渐发生耳后、颈枕区皮下淤斑,脑脊液漏至胸锁乳突肌和乳突后皮下,脑神经损伤少见。
[单选题]男,36岁,车祸头部受伤,伤后不省人事约半小时,清醒后诉头痛、恶心、呕吐,4小时后再次昏迷。首先考虑()
硬脑膜外血肿
解析:硬脑膜外血肿在颅内血肿中发病率最高,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90%伴有颅骨骨折,常为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半数以上的血肿见于颞叶外侧面。出现典型颅内压升高的三联症状。意识障碍:出现具有中间清醒期的昏迷状态;出现无原发昏迷的继发昏迷;出现在原发性昏迷的基础上,昏迷继续加深加重。昏迷一清醒一再昏迷为典型的硬膜外血肿表现。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出现患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硬瘫及病理反射阳性。CT、脑血管造影可以做到定位诊断。一般治疗,同脑挫裂伤;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尽快手术清除血肿,以利减压。
[多选题]颅中窝骨折易损伤的神经是()
听神经
面神经
[单选题]男性,64岁。3个月前不慎滑倒,头部碰撞门槛,当时无明显不适。1周前出现头痛、头昏,伴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近日症状加重,说话含糊不清,且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乏力而卧床。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多年。疑诊脑出血或脑梗死入院治疗。查体:P60次/分,R18次/分,BP180/98mmHg。神志清,嗜睡,双瞳孔等大,语言吐词不清。双眼底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A:V为1:3,右侧下肢锥体束征阳性。
[单选题]男性,34岁,上厕所时向后摔倒,枕部着地,昏迷40分钟。醒后对伤情记忆不清,呕吐3次。急诊检查:神清,嗜睡,枕部皮肤裂伤,出血已停止,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头部CT见双额极少许混杂密度影。X线片示枕骨纵向线状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