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患有高血压病、心衰,长期用降压药合并利尿剂,速尿每日2次,口服。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是()
亚硝酸钠
解析:某些药物或化学物可致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氧化物两大类。直接氧化物多为药物,主要有亚硝酸异戊醋、亚硝酸钠、硝酸甘油、次硝酸钠、硝酸银、氯酸盐等。硝酸盐口服后经肠道细胞还原为亚硝酸盐。烧伤患者局部敷用次硝酸钠、硝酸银、硝酸钾或硝酸铵等,也可发生中毒。此外,还有因食物中掺入亚硝酸盐和人工肾透析液或灌肠液被亚硝酸盐污染而致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报道。间接氧化物多为硝基和氨基化合物,包括硝基苯、乙酰苯胺、三硝基甲苯、间苯乙酸、非那西丁、磺胺药、苯佐卡因、毛果芸香碱、利多卡因等。这类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某些代谢产物后才能对血红蛋白有强力氧化作用;如苯胺在体内先氧化为硝基苯,再还原苯基羟胺,其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作用比苯胺本身约大10倍左右。
[单选题]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
甲状腺激素
解析:甲状腺素主要是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出生后头4个月内最为重要。婴儿时期缺乏T3、T4,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称为呆小症或克汀病。治疗呆小症须抓住时机,应在出生后3个月以前补给甲状腺激素,过迟则难以奏效。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下,在普通血浆蛋白结合点上用B药代替A药时,最容易产生明显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
B药与结合蛋白有较大的结合常数(K),而且是以较大剂量给药的
解析:在普通血浆蛋白结合点上用B药代替A药时,当B药与结合蛋白有较大的结合常数(K),而且是以较大剂量给药时,B药可与A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点,引起A药结合率下降,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
[多选题]谷胱甘肽作为解毒剂可用于下列哪些中毒的抢救()
一氧化碳中毒
氟化物中毒
重金属中毒
解析:谷胱苷肽(GSH)是人类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谷胱甘肽有还原型(G-SH)和氧化型(G-S-S-G)两种形式,在生理条件下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占绝大多数。谷胱甘肽还原酶催化两型间的互变。半胱氨酸上的巯基为其活性基团(故谷胱甘肽常简写为G-SH),易与碘乙酸、芥子气(一种毒气)、铅、汞、砷等重金属盐络合,而具有整合解毒作用。谷胱甘肽(尤其是肝细胞内的谷胱甘肽)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就是整合解毒作用,能与某些药物(如扑热息痛)毒素(如自由基、重金属)等结合,参与生物转化作用,从而把机体内有害的毒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排泄出体外。它可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可以转化成容易代谢的酸类物质,从而加速自由基的排泄,有助于减轻化疗、放疗(辐射)的毒副作用,减轻氟中毒的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氟化物中毒的程度。谷胱甘肽(GSH)可用于:①化疗患者:包括用顺氯铵铂、环磷酰胺、阿霉素、红比霉素、博来霉素化疗,尤其是大剂量化疗时;②放射治疗患者;③各种低氧血症:如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贫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等;④肝脏疾病:包括病毒性、药物毒性、酒精毒性及其他化学物质毒性引起的肝脏损害。⑤亦可用于有机磷、胺基或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辅助治疗。
[多选题]下列临床上联合应用的药物属于合理的包括()
依那普利与格列齐特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
异烟肼与维生素B合用可以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作用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应用可以延缓耐药性发生
增强疗效时可以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解析:异烟肼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此作用是由于异烟肼的结构与维生素B相似,使维生素B排泄增加而致体内缺乏所致。因此使用异烟肼时应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B,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核病灶中的致病菌有敏感菌株及原始耐药菌株。敏感菌株在抗结核疗程中极易产生耐药性,故单一给药治疗常常导致失败。联合用药则可交叉杀灭耐药菌株,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生素联用可以加强抗菌作用,增强疗效。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断剂,可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亦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能迅速控制心动过速、震颤、体温升高等症状。氨酰心安湖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无膜稳定作用,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一般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及早搏等,也可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及青光眼。由于二者药理作用属于同一类,因此联合应用不合理。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尿蛋白排出,提高肾脏血清肌酐清除率,改善或延缓肾功能减退。格列齐特是日服降糖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多选题]用阿托品时,下列哪些是阿托品治疗有效的指标是()
皮肤干燥、颜面潮红
瞳孔较大
啰音消失
心率增快
解析:阿托品治疗的指标为:瞳孔较前散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等。如果出现瞳孔扩大甚至到边缘、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抽搐、昏迷和尿潴留等提示阿托品中毒。
[多选题]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有()
药物的理化性质
体液pH及药物解离度
器官血流量
解析:在药物向体内诸脏器分布的过程中,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理化性质、体液pH值、血浆蛋白结合率、器官血液量、膜通透性、组织结合率以及屏障作用等。
[多选题]案例摘要:2004年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用。
[多选题]案例摘要:《处方管理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规范了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对于医院药学工作者是必须遵守和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