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坚持实事求是,马上纠正
题目:政治课堂上,郑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对此口误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
解析:"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上课出错或学生提出质疑,如果是关键性问题一一重要知识错误或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题干一一应该立刻改正,解释清楚,并继续上课;如果非关键性问题一一内容不重要,或解释起来较复杂,或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上课简单解析,下课具体解决。题干为关键性错误,需立刻改正,故选择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
紫荆
解析:木本植物是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植物体木质部发达,茎坚硬,多年生。与草本植物相对,人们常将前者称为树,后者称为草。紫荆属于木本植物,芍药、荷花和菊花都是草本植物。故选择D。
[单选题]"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
环境
解析: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是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题干古语意思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成为橘子,它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成为枳。体现了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故选择D。A项,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B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C项,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单选题]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
安置性测验
解析: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故选择D。A项,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B项,诊断性测验是指在教学活动的一定阶段,如学年、学期或教学某一课程章节之初进行的测验,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准备状况,使教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心中有数,以便于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和恰当处理教学内容。C项,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在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单选题]根据信息发展的认知加工理论,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 )。
操作空间效率提高
解析:工作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它用于暂时存储和操纵加工信息,以完成复杂的任务。工作记忆包括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和中枢执行系统。根据信息发展的认知加工理论,认知能力的提高与记忆存储容量无关,主要是由于工作记忆中的操作空间效率提高。
[单选题]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惩罚。( )A.正确B.错误
解析:题干描述现象是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单选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反映了人格的( )
稳定性
解析:人格具有稳定性、复杂性、综合性、独特性等特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表明了人格的稳定性。
[单选题]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柯尔伯格
解析: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故选择B。A选项,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C选项,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阶段论,0-1.5岁(婴儿期)--培养信任感;1.5-3岁(儿童早期)--培养自主感;3-6、7岁(学前期)--培养主动感;6、7-12岁(学龄期)--培养勤奋感。D选项,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奖励等道德发展问题,得出了三大研究成果,写成《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
[单选题]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解析: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