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因子Ⅲ

题目:不在肝脏中合成的凝血因子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若凝块稳定性试验阳性需进一步做证实试验,对证实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说法都对

  • 解析:进一步应做证实试验测定酶的活性和蛋白质浓度,并对第ⅩⅢ因子缺乏分型。可对患者纤维蛋白凝块用放射标记胺类物质渗入蛋白质(如酪蛋白)的方法、免疫化学方法和扫描以定量γ-和α-链的交联形成。这些方法精确敏感,也用于测定治疗制品在体内的半衰期以帮助治疗。

  • [单选题]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时,基质血浆中除了缺乏因子,其他凝血因子的水平必须()。
  • 正常

  • 解析:缺乏因子的基质血浆所缺乏的因子水平应小于1%,而其他因子的水平必须正常。

  • [单选题]患者女性,28岁,因分娩时羊水栓塞导致DIC,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 血栓烷B2(TXB2)含量减少

  • 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主要实验室指标为:血小板计数减少,生存时间缩短,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志增高,如TXA2、TXB2,凝血时间延长,PT、APTT延长,D-二聚体、3P试验阳性,血片中可见破碎及变形红细胞等。

  • [单选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方法学原理是()。
  • 将一种磷脂和激活剂加到血浆中,经过孵育后,加入适当浓度的钙离子。其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时间(以秒计),即为APTT。

  • 解析: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方法学原理:将一种磷脂和激活剂加到血浆中,经过孵育后,加入适当浓度的钙离子。其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时间(以秒计),即为APTT。正确选项是B。

  • [单选题]FⅩⅢβ:Ag正常值为()。
  • (98.8±12.5)%


  • [单选题]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伤后伤口不愈合,PT,APTT,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测定均正常,血常规正常,若怀疑并发获得性ⅩⅢ因子缺乏,首选试验是()。
  • 尿素溶解试验

  • 解析:此试验可作为出血性疾病的初筛试验。

  • [单选题]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无关的疾病是()。
  • 以上均不正确

  • 解析: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与纤维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关。

  • [单选题]患者,男性,19岁,近日发热、肌肉痛,后迅速出现皮肤大片瘀斑,头痛,意识紊乱,少尿,尿色加深,溶血性贫血,诊断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专业知识题库 相关专业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安全献血题库 血液成分的制备原理题库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基本方法题库 专业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查题库 血液样本采集题库 临床输血管理题库 输血不良反应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