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荷兰
题目:17世纪西方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东印度公司",其中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最为人熟知。下列国家中,也建立过"东印度公司"的是( )。
解析: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各国纷纷在东方建立商贸公司,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以荷兰和英国先后建立的东印度公司最有代表性。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教师
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故选择B。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论文,按要求答题。
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事。青少年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作文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叶圣陶早在 1963年的一封信中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他很注重情感的激励机制。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态度,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而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30%。这说明,其中50%~60%的潜力,是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动机而增长的。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下列理解或做法正确的是( )。
积极评价更能提高批改作文效率
解析:作文讲评应该正面激励学生,评出学生练笔的信心和热情,所以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能够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和效率,C项说法正确。A项,"重在激发智商"说法错误。B项,批改作文的依据应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而非名家观点。D项,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共有四点,一是"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二是"肯定优点,体现批改的激励观",三是"巧于点拨,立足批改的启发观",四是"形式常新,实现批改的多样观"。材料中体现的是第二点,而选项所示为第三点,不符合题干要求。
[多选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探究·练习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单元介绍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预习提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查找资料,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借助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9.从"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的角度,写出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5分)
[单选题]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表现为( )。
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因此,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故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