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面是一位教师讲授《在山的那边》时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诗歌其实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运用较为生动的导入方式。我在讲这篇课文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欣赏完歌曲我便由歌曲引出梦想,向学生发问:你们现在的梦想是什么?然后我们再由个人自己的梦想导入到课文的文本内容中,谈谈实现梦想所需经历的挫折与困难,谈谈实现梦想所需的坚持。对于以上材料,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播放的歌曲和课堂内容无关,影响了课堂的连贯性
解析:教师播放的歌曲《最初的梦想》与课文所表达的对梦想的追求与坚持有内在共通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项表述片面,故当选。
[单选题]阅读某教师关于《羚羊木雕》的教学导语,按要求答题。“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很爱父母,尊敬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和父母在某件事情的认识上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主人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那她是怎样处理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位老师的课堂导入用到了下列哪种导入方式?()
正确答案 :B
激发生活经验导入
解析:该导语联系实际,属于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导入方式。
[单选题]教师在教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讲授,而是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下列对该教师的做法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C
这种做法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不值得提倡
解析:教师的这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的教学方法是很值得提倡的,这种做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单选题]某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某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性学习课题时,另辟蹊径,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发,要求学生去调查当地相关传承下来的“风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诗文,并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途径去探索、搜集或发现:一是根据地名特点去寻访、探究;二是根据地方文化档案馆或地方志去查找:三是采访地方文化专家或老人,打听有关传说或记载。对于这项任务,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放学后)完成。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评价不合适的是()。
正确答案 :D
该教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过于宽泛,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能力和课余时间
解析:教师合理地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值得借鉴。教师对学生在课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很好地完成该任务。
[单选题]阅读《背影》的课例评析(节选),回答问题。从教学思路来看,例一为“顺向思路”,教者主要从篇首讲至篇末;例二为“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选点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动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的情感。从教学的着眼点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讲析,例三则重在线条的集聚,从讲授的主要内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景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个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这个中心。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B
例三的教学设计旨在对句子的品析
解析:例三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动词体会情感。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初中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识记,错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D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解析:D项是小学5~6年级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初中阶段应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单选题]下面是某老师讲授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过程与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由悲壮到悲伤,既要建功立业又难回家乡的愁苦,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B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表述清晰合理,易于操作
解析:B项主语是老师,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表述不合理。
[单选题]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体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C
鼓励学生多写,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
解析:C项中的“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表述错误。故选择C项。
[单选题]《谈生命》课后练习题是“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并试着背诵,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提高学生整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业的理解及分析能力。通过题干“品味关键语句”可知,教师设置这一作业意在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感受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A项正确。“反复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说明教师设计这一作业意在增加学生对优美语句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C项正确。“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体现了D项的要求。“整理文章思路”一般是在精读分析后进行的总结,这里不能体现。故B项当选。
[单选题]以下是某教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进行的总结,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D
固定性
解析:语文课程目标的显著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明确性和模糊性。故D项当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