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大型室间隔缺损
题目:3岁小儿,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Ⅳ/6全收缩期杂音,心尖区有较短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X线示左、右心室大。最可能诊断是()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先天性心脏病杂音、心音特点和影像学改变的综合分析能力。错选率不高约10%。主要错选答案是C,其次是D,少数选E。本题的难度不大。首先从杂音出现的位置即可以判断与其相对应的病变部位在何处。在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Ⅳ/6全收缩期杂音,C风湿性心脏病即可排除;而根据杂音强度则可排除D房缺,且提示可能是室间隔缺损的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血流增多,压力增高,可能存在左向右分流。X线示左、右心室大,提示左、右心室的负荷都较明显增加。小的室间隔缺损不会导致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可排除答案A。心尖区有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提示二尖瓣狭窄,这可能是导致部分同学错选答案C的原因。但是,杂音较短,器质性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出现这种杂音的原因主要是大型的室间隔缺损造成较大的分流,使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血流增多,二尖瓣相对狭窄,以致出现较短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错选答案D和E的原因是对两者杂音出现的部位、性质和时相未弄清楚。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婴,1岁。生后常便秘、腹胀、少哭。体检:四肢稍凉、皮肤粗糙、毛发枯黄、稀疏。心率72次/分,腹部膨隆、脐疝。四肢粗短、唇厚、舌大。最可能诊断是()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解析:这是一道应用题,主要考核对先天性甲低的鉴别诊断,主要错选在D黏多糖贮积病和C苯丙酮尿症。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甲低的基本病理是因甲状腺素不足所致全身功能低下。纵观全题不难看出本病例具代谢低下的基本特征,便秘,少哭,肢凉和心率72次/分。1岁儿心率应在110次/分左右,72次/分示心动过缓是判断甲低时低代谢的重要体征。便秘与肠蠕动缓慢有关,也是低代谢表现。皮肤粗糙,头发枯黄而细与甲状腺素缺乏时上皮组织更新缓慢有关。错选苯丙酮尿症者可能是基于"头发枯黄",其实苯丙酮尿症的头发黄是色素减退所致(是因黑色素的底物酪氨酸缺乏),而不会枯。同时,苯丙酮尿症也不具备题中的其他表现。而错选黏多糖贮积病则可能被腹隆、哜疝、四肢粗短和唇厚所误,这是甲低和黏多糖贮积病类似之处,但黏多糖贮积病不应具代谢低下的表现。可见应抓住主要发病机制分析作鉴别诊断则可防止因死记硬背使各疾病非特异性的交叉表现在题目中出现时引起的混淆而错选。
[单选题]35周婴儿,出生体重1.5kg,生后3天体温不升,需置暖箱,该暖箱适宜的温度是()
34℃
解析:早产儿中性温度在32~36℃,相对湿度55%~65%,体重1500~2000g,暖箱温度在34℃。
[单选题]男,10岁。诊断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入院第2天尿少加剧、心慌气促、频咳、烦躁。查体:双肺可闻湿啰音,心率130次/分,肝右肋下2.5cm。此时,错误的治疗是()
使用甘露醇脱水利尿
解析:急性肾炎利尿治疗:经控制水盐入量仍水肿少尿者可用氢氯噻嗪1~2mg/(kg·d),分2~3次口服。无效时需用呋塞米。还可用利尿合剂。
[单选题]根据小儿动脉收缩压的推算公式,3岁小儿的收缩()
86mmHg
解析:小儿动脉收缩压=年龄×2+80,舒张压=收缩压×2/3。
[单选题]新生儿ABO溶血病最常发生于()
母亲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
解析:ABO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第一胎可发病;Rh溶血病俗称"熊猫血",主要见于母为Rh阴性,子为Rh阳性。
[单选题]评价新生儿窒息程度的Apgar评分指标不包括()
体温
解析: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评价刚出生婴儿窒息程度的方法。通过对生后1分钟婴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对刺激的反应等五项指标评分,以区别新生婴儿窒息程度。五项指标每项2分,共10分,评分越高,表明窒息程度越轻。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单选题]女孩,3个月。体重为5kg,停用母乳而改牛奶喂养。
[单选题]足月女婴,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拒哺。查体:嗜睡,面色苍白,Hb90g/L,血清未结合胆红素342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