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D
保障药品供应阶段 提供临床药学服务阶段 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阶段
题目:美国的Hepler教授将20世纪医院药学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解析:医院药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药学阶段,即药品保障阶段;第二阶段是临床药学服务阶段,即以临床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第三阶段是药学监护阶段,即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药学专业知识服务,达到明确的治疗目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会引起红人综合征()
万古霉素
解析:红人综合征是服用(或外用)某些药物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呈红色或橙色,面部、颈及躯干红斑性充血、瘙痒等。可能机制:因原形药物及代谢产物呈橘红色导致尿、粪便、唾液、泪液、汗液、痰染成橘红色或红色,在机体内使组胺释放引起局部皮肤黏膜下充血。万古霉素静脉滴注,可引起面部、颈部和躯干部红色皮疹、皮肤潮红、痛痒、发热(或称红颈)。一般是一过性的,其发生率可高达80%,必要时给予抗组胺药物。利福平眼药水药物过量亦可引起红人综合征。
[单选题]关于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正确的是()
服用苯巴比妥类药物同时大量饮酒可发生药物中毒,甚至猝死
解析:酒可使维生素B、维生素B、烟酸、地高辛等药物的吸收明显减少。酒的酶促作用:少量饮酒能诱导肝药酶活性,使苯巴比妥、华法林、磺酰类药物如甲苯磺丁脲等药物的代谢速度加快,半衰期缩短,药效降低。酒的酶抑作用:大量饮酒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使苯巴比妥、氯丙嗪、安定和华法林等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体内消除缓慢,血药浓度升高,而产生蓄积中毒。饮酒以后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等可使其作用增强,造成兴奋过度,还会引起血压过高而导致脑出血,甚至死亡。因酒精能使人体肝脏内苯妥英钠代谢的肝微粒酶系统兴奋,使苯妥英钠代谢加速,从而降低抗癫痫和抗惊厥的作用。酒精的代谢大多在肝细胞经由乙醇脱氢酶转变为乙醛,乙醛再经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有很多药物都会抑制酒精的代谢,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孟多、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头孢拉宗、头孢匹胺、头孢米诺、头孢哌酮、拉氧头孢等,这类药物对乙醛脱氢酶为可逆性抑制,停药后即可恢复对酒精的代谢能力。苯巴比妥属于镇静催眠药,是普遍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与酒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麻醉剂合用,可引起神经系统抑制效应增强,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单选题]男,10岁,右足底被铁锈钉刺伤10天,突然出现张口困难,继之出现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声响及触碰病人可诱发上述症状,病人神志清楚,不发热。该病人属于()
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引起的毒血症
解析:根据该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破伤风,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破伤风为毒血症,破伤风杆菌并不进入血液循环。治疗包括:①伤口处理,清创消毒,3%双氧水或1:4000高锰酸钾液湿敷。②抗毒素治疗:破伤风抗毒素(TAT)1万~10万U,一次性静滴,幼儿1500~10000U,一次性静滴;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次3000U肌注,分3等份肌注3个部位。③抗生素治疗: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④控制痉挛:地西泮:成人2~8mg/kg,分次静滴,儿童0.5~mg/kg,分次静滴;其他如苯巴比妥钠、氯丙嗪、水合氯醛亦可选用。
[单选题]新生儿应用下列哪种药物不能引起核黄疸()
头孢他啶
解析: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维生素K3、消炎痛、西地兰等,可与胆红素竞争Y、Z蛋白的结合位点,置换出血浆胆红素,引起新生儿核黄疸。头孢他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0%~17%,没有能力置换血浆胆红素。
[单选题]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
甲状腺激素
解析:甲状腺素主要是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出生后头4个月内最为重要。婴儿时期缺乏T3、T4,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称为呆小症或克汀病。治疗呆小症须抓住时机,应在出生后3个月以前补给甲状腺激素,过迟则难以奏效。
[单选题]下列关于咖啡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偏头痛病人不能应用咖啡因
解析:咖啡因小剂量(50~200mg)可使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较大剂量可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血压升高;中毒剂量可兴奋脊髓;还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利尿及刺激胃肠分泌。用量过大可致惊厥。咖啡因的中枢兴奋及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能与其阻断腺苷受体有关。咖啡因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也可配伍治疗某些偏头痛。由于咖啡因能促进儿茶酚胺的合成和释放,所以被认为是具有正性作用的心血管药物,即使一次服用小剂量也能产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正性心力作用。咖啡因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迷走中枢,刺激迷走神经胃支,可引起胃泌酸增加和胃腺分泌亢进,也可刺激胃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进而造成胃壁细胞泌酸增加。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哪个没有明显的肝肠循环()
头孢氨苄
解析:某些药物,尤其是胆汁排泄后的药物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部分药物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被重新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circulation)。在药动学上表现为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而在药效学上表现为药物的作用明显延长。也有些结合性代谢物经胆汁排入肠道后,水解释放出原形药物,会再次吸收形成肝肠循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积和分泌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四环素类、氯霉素、环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林可霉素、利福平等主要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胆汁中浓度较高,亦可经肝肠循环被熏吸收。在正常情况下,口服避孕药借助于肠道细菌释放出的一种水解酶,在肝肠循环中被重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克罗米芬在肝内代谢,随胆汁进入肠道,然后自粪便排除,部分经肝肠循环再吸收。强心苷类中的洋地黄毒苷之所以半衰期长也因为肝肠循环重复吸收较多的缘故。其他如吩噻嗪类、甾体类、吗啡、地西泮、丙米嗪等药物也有肝肠循环的特点。
[单选题]患者患有高血压病、心衰,长期用降压药合并利尿剂,速尿每日2次,口服。
[多选题]案例摘要:2004年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