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4
题目:从频率上看,()岁之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
解析:1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2岁左右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从频率上看,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4岁最多,之后数量就逐渐减少。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与幼儿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B.幼儿言语的发展
解析: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较为准确地使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就产生了。
[单选题]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连词
解析:在幼儿的词汇中,掌握虚词(如因果连词)往往说明幼儿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的水平。故选D。
[单选题]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对学前儿童道德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亲社会行为
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故选C。
[单选题]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的表现。
整体性
解析: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单选题]儿童只能协调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示,是在()。
感知运动阶段
解析:在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单选题]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观察法
解析:观察法作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它简便易行,资料较客观、可靠。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需要幼儿作出超越自身的反应,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最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