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地球是一个(),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
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事例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的是()
A.天圆地方
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现象、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天圆地方是古代人们由于受观察条件的限制,认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方的,不能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
[单选题]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D.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单选题]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正确的是()
C.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很多实例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如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等等.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北极是地球最北端,南极是地球最南端
解析:分析:地轴是人们假想的轴,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解答: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地区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轴是人们假想的轴,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及形状,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单选题]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错误的是()
C.极半经比赤道半径相等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解答: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此知识点较简单,识记即可.
[单选题]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只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很多实例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如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等等.解答:如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等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的内力造成,与球形无关,故排除,而流星现象与天体运行有关,与地球球形证据无关,故排除.故选:A.点评:确定选项中的地理现象和什么因素有关,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即可.
[单选题]下列事实或现象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①站在大海边,看由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见桅杆,后见船身;②站在大海边看由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见船身,后见桅杆;③人类环绕地球的航行;④天空看上去像一个倒扣在大地上的一个巨大的锅.
C.①③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解答: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理解解答即可.
[单选题]从宇宙看地球,地球是蔚蓝色的,原因是()
B.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仅占29%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解答: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根据地球上的海陆之比,筛选出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