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
题目:下列关于事业单位对非经营用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解析:无形资产计提摊销,按照实际计提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贷记"累计摊销",选项D正确。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15年全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2015年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2014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原价为200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折旧年限为10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规定一致。2015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60万元,计税基础为181万元。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认定持有的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地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5.25万元。
(2)2014年12月初甲公司支付价款12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技术。公司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无法合理预计其为公司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期限,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假定税法规定此专利技术摊销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其未发生减值。甲公司未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3)2015年1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800万元购入B公司股票10万股,占B公司股份的5%,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末甲公司持有的B公司股票的市价为900万元。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确认其他综合收益1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25万元。
(4)2015年甲公司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年末预计负债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支付时抵扣。2015年年初预计负债为零。甲公司认为该预计负债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并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5)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取得一幢房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取得时的入账金额为5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15年年末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税法要求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调增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万元,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0万元。
要求:判断甲公司的上述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若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多选题]甲没有代理权而以代理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应由票面上显示的本人和甲连带承担票据责任。( )
解析:根据规定,没有代理权而以代理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的,应当由签章人承担票据责任。
[多选题]收入与分配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
依法分配原则
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投资与收入对等原则
解析:收入与分配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分配原则;(2)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3)兼顾各方利益原则;(4)投资与收入对等原则。
[单选题]2015年年初,甲公司购买了一项公司债券,剩余年限5年,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支付价款120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每年按票面利率3%收取利息,该债券的面值为1500万元。取得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金额为( )万元。
1210
解析: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金额=1200+10=1210(万元)。
[多选题]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
解析:本题考核点是增值税兼营的计税依据。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