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不合理,没有尊重学生人格
题目:汪老师在班上设立"坏学生"榜,那些爱打闹、不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关爱学生"规定,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题目中的王教师设立"坏孩子"榜,属于侮辱学生尊严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故选择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我国实行的教育考试制度是( )。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故选择A。
[多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有( )。
课程的价值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重建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围绕社会重大问题
解析: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社会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该以建设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社会群体应参与到课程设计中。
[单选题]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
教师指导下学生主体的认识和发展过程
解析: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为主体的认识和发展过程。
[单选题]学生利用头脑中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 ).
逻辑思维
解析: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故选择C。A选项,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B选项,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D选项,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
[单选题]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重要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对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也就越能引起和保持其( )。
有意注意
解析: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之一是加深对活动的任务的理解。因为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对所从事的学习、工作的目的、任务越明确,对其意义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单选题]一个学生用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发音始终不准确,这是学习的( )。
负向迁移
解析:负向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向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发知识的正确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