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钩体病
题目:男性,40岁,农民。突然畏寒发热4d伴头痛,全身肌肉痛,以腓肠肌痛为著,于8月中旬来诊。按"感冒"治疗,未见好转,3d后皮肤出现瘀斑,瘀点、巩膜黄染入院。体检:体温39.4℃,巩膜黄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肋下2cm,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化验:WBC25.2×109/L,N0.80(80%),血小板25×109/L,尿蛋白(++),尿红细胞20~30/HP,血清总胆红素53.2μmol/L,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钩体病一般肺出血型的临床表现错误的说法是()
病情常迁延难愈
[单选题]男性,35岁,干部。因洪水暴发下乡救灾,1周后回市,第5d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随后尿少,尿黄,鼻出血住院。体检:体温39.6℃,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2指,有压痛,脾未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化验:总胆红素214μmol/L,ALT200U,HBsAg《+)尿蛋白(+++),尿。RBC满视野,肥达反应"O"1:40,"H"1:320,血清凝溶试验1:400,病人的诊断是()
钩体病黄疸出血型
解析:病人因洪水暴发下乡救灾后发病,表明发病是在夏季,通常为7~9月份,并有疫水接触史。病人是城市人,对传染病比当地人易感。在灾区1周,回市后第5d发病,疾病潜伏期大约是5~12d。主要表现是发热、肌肉痛、黄疸、尿少、血尿、鼻出血、淋巴结及肝肿大。总胆红素升高比ALT明显,血清凝溶试验1:400(+),符合典型钩端螺旋体病黄疸出血型诊断。病人潜伏期短,无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可排除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伤寒潜伏期10d左右,可以有发热,肝肾功能损害,但本例肥达反应"O"效价正常。"H"效价升高可见于预防接种后,或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其他沙门氏菌感染,结合病人有高效价血清凝溶试验,亦可除外伤寒或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可以有发热、头痛,出血及少尿,但从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不支持出血热的诊断。
[单选题]下列常用Korthor培养基培养的螺旋体是()
钩端螺旋体
[单选题]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为()
肾衰竭
解析: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致死原因为肾衰竭。
[单选题]男,28岁,建筑工人,于7月22日入院。6天前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疲乏、下肢肌肉疼痛不能行走,拟感冒服药治疗无效。2天前出现尿黄,尿量减少,约500ml/d。体检发现全身皮肤和巩膜重度黄染,结膜充血,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肝肋下1cm,脾肋下1.5cm,WBC12×109/L,PLT20×109/L,血沉33mm/h,胆红素420μmol/L,BUN21mol/L,肌酐275μmol/L。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钩端螺旋体病黄疸出血型
[单选题]对钩端螺旋体病预防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是()
预防接种多价菌苗
[单选题]男,29岁,3天来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行走时小腿疼痛,伴有咳嗽。体检:体温39.8℃,面色潮红,结膜充血,视力正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视力正常,腓肠肌压痛明显,无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肝肋下1.5cm。白细胞12.7×109/L,N0.74,L0.21,EOS0.03,M0.02。发病前常参加水田劳动。
[单选题]男性,31岁,林业工人,发热3天伴周身酸痛、食欲减退、结膜充血畏光,胸腹部可见数枚散在暗红色斑丘疹。查体:双侧下颌下、颈部、腹股沟可触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好,压痛阳性,右胸部可见3mm×4mm椭圆形焦痂,肝肋下1.5cm,质软,脾肋下1cm,血象5.9×109/L,分类可见核左移,治疗()
首选氯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