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共商共建共享
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是( )。
解析: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所以B项正确。A项,"打造合作平台"属于经济合作方面,而非全球治理观;C项"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出自十九大报告中"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属于国家间关系的内容,而非全球治理观;D项,坚持用对话解决争端,出自十九大报告中"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是关于处理国家间争端的设想,同样属于双边关系,不属于全球治理观。所以,排除A、C、D三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上好课
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因此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单选题]小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到电影院看电影,刚进电影院时什么都看不清,这是感觉特性中的
暗适应
解析: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
[单选题]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 )。
人可以认识规律
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消灭规律。“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体现了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所以,A项符合题意。
[单选题]德国教育家( )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
赫尔巴特
解析: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一一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故选择A。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之父,也是传统教育之父。赫尔巴特其它考点:作品《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出三中心论一一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一一德育与教学相结合;教育目的一一社会本位论,培养良好社会公民。B项,塞涅卡古罗马思想家,政治家,代表作品《道德书简》。C项,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品《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一一自然主义教育:教育目的上强调个人本位。D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单选题]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高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解析:认识的反复性指认识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中间要经历反复和曲折的过程。认识的向上性是指认识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向上的。题目中并未体现出认识的反复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事物都是不断变化、运动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故B项错误。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而非前进性和曲折性,故C项错误。中国经济面临多个"节点",有了新的矛盾和发展要求,题意表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