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社会惰化

题目:写作业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他人,小明很容易就写错字或算错题,这种现象叫做()。

解析:社会惰化是指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也叫社会抑制,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绩效降低。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绩效的现象,包括两种效应: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一般能力包括()。
  • 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概念和种类的掌握情况。一般能力即智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均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特定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辨色能力等。

  • [单选题]关于婴儿学习发生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 4个月以后的婴儿再认能力加强,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学习进步


  • [单选题]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所提出的理论是()。
  • 人际交往的三维理论


  • [单选题]沟通过程由7个因素构成,分别是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障碍、背景以及()。
  • 接受


  • [单选题]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存在着的两种思维模式是()。
  • 临床思维,系统思维


  • [单选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得到满足之后能产生最深刻的幸福体验的需要是()。
  • 自我实现的需要

  • 解析:此题首先要求掌握五种需要的先后顺序,其次要求深刻理解较高层次需要与较低层次需要间的差异,例如在种族进化和个体发展中出现时间的差异、与生存关系的差异、强度的差异、满足之后幸福体验的差异以及满足顺序的相对性等。

  • [单选题]P-A-C分析的提出者是()。
  • 柏恩

  • 解析:舒茨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维理论,柏恩提出了P-A-C分析(又叫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论,勒温是场论与群体动力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心理动力场概念。

  • [单选题]不属于角色失调的一项是()。
  • 角色选择

  • 解析: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主要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而角色选择是个体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塑造自己,不是一种角色失败。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角色失败,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角色中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在角色扮演中发生中途中断的现象。角色不清是指个体对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个体在角色不清楚时往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角色冲突指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相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是角色冲突,既有角色间的冲突,也有角色内冲突。

  • 推荐下载科目: 基础知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