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虽未按常规处理,但有利于激励学生

题目:某同学考试考了59分,老师给他评分为"59+1",并在发试卷时悄悄对他说:"这一分是预支给你的,希望你下次考得更好些,再把这一分还给老师好吗?"该老师的做法( )。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的做法比较超出常规,但是能够意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潜力,这样可以很好的鼓励学生,激发潜能。老师新颖的教育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所以选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每年王老师都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并严格执行,这体现了王老师注重()。
  • 终身学习

  •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终身学习"规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王老师制定读书计划,就是终身学习的提现,故选择D。

  • [单选题]“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是哪位文学家的主要思想?( )
  • 林语堂

  • 解析:林语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散文主张是消极性与积极性同时存在的。这种主张虽然也时时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但存在消闲自娱,躲进“象牙之塔”,咀嚼闲适趣味的倾向,客观上有对现状消极逃避的不良后果。这是它消极的一面。这种主张在林语堂运用到个人实际创作后,虽然作品内容流于抽烟、西装、牙刷、吃穿坐用之类琐事,但文笔的优美清新却能使人在清淡闲聊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他追慕自然平淡,矢志本色,力戒虚饰浮泛,在淳古淡泊中显出朴素纯真,这对当时风行的浮躁文风是起了一定矫正作用的,而且作品幽默中不乏人生哲理的透视,淡远飘逸中自有一种风韵,一种情趣,一种自由自在的人格与个性。这是它积极的一面。故选择C。

  • [单选题]Excel2003中,排序对话框中的"递增"和"递减"指的是( )。
  • 排列次序

  • 解析:"递增"和"递减"指的是排序的方向。故选择B。

  • [单选题]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外国教育家是( )。
  • 苏格拉底

  • 解析:苏格拉底是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他的启发原则为产婆术一讽刺(谦卑)一定义(启发)一助产术(思考);他提出美德即知识,即美德是否可教?一一美德可教。最早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是西方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故选择A。B项,亚里士多德,有著作《政治学》,他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C项,柏拉图是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D项,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单选题]"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 巩固性原则

  •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出自《论语》一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即学到了(知识或本领)还要有时间有机会去不断地练习它,说明教学应遵循巩固性原则。故选择C。A选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启发最早出自孔子《论语》一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B选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D选项,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因此,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调整教学难度。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就是量力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 [单选题]在数学课堂上,余老师注重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七嘴八舌”的议论,从中发现他们不懂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形成了一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下列对余老师教学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余老师善用信息技术

  • 解析:在数学课上,余老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这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要求,突出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氛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体现了余老师注重改革创新和善于教学重构的精神。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往往与教师的反思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所以B、C、D三项描述正确。“善用信息技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来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题干内容并未直接体现余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做法。故本题选A。

  • [单选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
  •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幼儿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 初中教师资格 高中教师资格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