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18.5万元
题目:2010年1月1日,长江公司将其持有的一项商标权出租给乙企业,租期5年,每年末收取租金30万元。该商标权是长江公司2007年7月1日购入的,初始入账价值为100万元,预计使用期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长江公司采用直线法摊销。长江公司因该项出租业务每年需要交营业税1.5万元。假定不考虑除营业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长江公司2010年因该业务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为()。
解析:影响长江公司2010年营业利润的金额=30-100/10—1.5=18.5(万元)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乙公司2006年1月10日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出租一台大型设备。租赁合同规定:(1)该设备租赁期为6年,每年支付租金8万元;(2)或有租金为4万元;(3)履约成本为5万元;(4)承租人提供的租赁资产担保余值为7万元;(5)与承租人和乙公司均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提供的租赁资产担保余值为3万元。乙公司2006年1月10日对该租出大型设备确认的应收融资租赁款为()
58万元
[单选题]2005年1月1日甲银行向鸿纳公司发放一批贷款5000万元,合同利率和实际利率均为10%,期限为5年,利息按年收取,借款人到期偿还本金,2005年12月31日甲银行如期确认,并收到贷款利息,2006年12月31日,因鸿纳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甲银行未能如期收到利息,并重新预计该笔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1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甲银行预期原先的现金流量估计不会改变,并按预期实际收到现金1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笔贷款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1310
解析:2005年底贷款的摊余成本=5000(万元)2006年底贷款计提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本=5000+500(2006年的未收到的利息)=5500(万元)2006年底应计提减值损失=5500-2100=3400(万元)计提减值损失后2006年底贷款的摊余成本为2100万元。2007年底该笔贷款的摊余成本=2100-1000+2100×10%=1310(万元)。本题相关的会计分录:2005年1月1日发放贷款时:借:贷款——本金5000贷:吸收存款50002005年年末确认利息收入:借:应收利息500贷:利息收入500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500贷:应收利息5002006年年底,确认贷款利息:借:应收利息500贷:利息收入5002006年年底确认减值损失3400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3400贷:贷款损失准备3400借:贷款——已减值5500贷:贷款——本金5000应收利息5002007年年底确认收到贷款利息1000万元: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1000贷:贷款——已减值1000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应确认的利息收入=2100×10%=210(万元)借:贷款损失准备210贷:利息收入2102007年底,贷款的摊余成本=2100-1000+210=1310(万元)
[单选题]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资产能够可靠地计量
[单选题]2008年12月10日,信达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了一项股份支付协议。协议规定,2009年1月1日,公司为其20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条件是这些人员必须为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按照当时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2009年、2010年、2011年年末现金股票增值权的公允价值分别为14元、15元和18元。2009年有2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离开,预计2010年和2011年还将有15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离开;2010年实际有1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离开,预计2011年还将有1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离开。要求:
要求:
解析:对于授予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成本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选项A正确。
[单选题]甲公司于2011年7月1日以900万元取得D公司20%的普通股股份,采用权益法核算。2011年7月1日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与账面价值相同)。2011年D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分派现金股利100万元。2011年l2月31日.D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调整增加资本公积l50万元。2012年4月1日.甲公司转让对D公司的全部投资,实得价款l200万元。则甲公司转让投资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265
解析:2011年7月1日投资时,甲公司对D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900万元。大于其在D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800万元(4000x20%),因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金额为900万元。2012年4月1日甲公司转让对D公司的全部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200一[900+6/12×(600X20%一l00×20%+150×20%)]+150×20%(确认的资本公积在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265(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拥有乙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控制乙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2013年6月1日,甲公司将本公司生产的一批产品出售给乙公司,售价为1600万元,成本为1000万元。至2013年12月31日,乙公司已对外售出该批产品的40%,当日,剩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500万元。甲公司、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则2013年12月31日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上述产品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万元。
115
解析:2013年12月31日剩余产品在合并报表层面的成本=1000×60%=600(万元),因可变现净值为500万元.所以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1600x60%=96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60-500)×25%=115(万元)。
[多选题]甲企业自行建造一幢办公楼,2010年12月1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项固定资产厉值为l58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l0年,预计净劈值为8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2年1月1日由于调整经营策略将该办公楼对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至2012年年末.对该办公楼进行检查后,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125.5万元,减值测试后,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力法、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等均不变。2013年1月1日,甲企业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将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为140万元,2013年12月31日该资产公允价值为150万元。甲企业按净利润的l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影响。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2012年年末该资产的账面净值=158-(158-8)÷10×2=128(万元),由于考虑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l28万元大于其可收回金额l25.5万元,应计提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2.5万元,所以账面价值为l25.5万元;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变更日的公允价值14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l25.5万元,差额14.5万元应调整留存收益,其中盈余公积为1.45万元,未分配利润13.05万元。2013年12月31日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140=10(万元)。
[单选题]政府会计主体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软件,应当确认为()。
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