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孟子》
题目:“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仁之端也”“义之端也”“礼之端也”以及“智之端也”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孟子的相关道德思想。结合选项对比、分析,只有A项属于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观点,符合题意。B项、D项属于道家学派经典著作;C项属于法家学派经典著作。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为此,中共“二大”时进行了修正,其表现是()。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题干中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说明中国共产党当时制定的革命目标过高,应制定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目标,即国内实行民主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统治。所以,中共“二大”对“一大”目标进行修正。
[单选题]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解析:“不割我土地”是本题的题眼,必须知道“不割我土地”的确是《辛丑条约》的一个显著特征,《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文中“议约”只能是指《辛丑条约》。“疾愚暴之无知”是指反帝的义和团运动。所以本题答案是D项。
[单选题]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解析:从材料“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可以看出,太平天国领导人对西方列强认识不清,误认为西方列强是归顺太平天国的。故选D项。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嘉奖“海外英民”,体现不出保守意识;C项错误,是迷惑项。
[单选题]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解析:材料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主观念,因此A项表述正确。
[单选题]“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台湾、香港
解析:“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之后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故选D项。其他各项明显错误。
[单选题]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其表现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9月开幕,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