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成人多见,成人发生率是儿童数倍,临床症状典型
题目:脑棘球蚴(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犬绦虫细粒蚴引起,以下关于它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解析:棘球蚴病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儿童更多见,发病高峰5~10岁。儿童约为成人7倍,通常男性比女性多。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手术时输血过程中发现手术野渗血不止和低血压,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溶血反应
解析:输血的并发症溶血反应主要活化了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即神经内分泌、补体和血液凝固系统,导致三个危险后果,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衰竭。麻醉中的手术患者由于无主诉症状,其最早征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手术野渗血和血红蛋白尿。此题考查的是输血并发症。渗血不止提示凝血出现问题,低血压的原因很多。用排除法来判断:输血的过敏反应多为全身荨麻疹,严重的可引起气道痉挛和出现休克,而产生低血压;循环超负荷可导致心力衰竭而产生低血压;高钾血症也可以引起低血压、心脏停搏;但此三种情况均不会出现渗血不止。细菌污染反应的发生不会如此快,且没有上述症状。只有输血的溶血反应既可以出现低血压,又可以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皮肤瘀斑、伤口出血、手术野渗血。故答案应选C。
[单选题]颅裂、脑膜膨出的病因是()
先天性神经管发育畸形
解析:颅裂、脑膜膨出为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先天性神经管发育畸形。
[单选题]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手法叙述错误的是()。
放松时双手方可离开胸壁
解析: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脑复苏时按下去后胸壁回弹的间歇期,双手即使未做按压动作,暂缓休息,也须与胸壁保持接触,不能离开。
[单选题]女性,37岁,因突发头痛3小时入院,行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单选题]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9岁,农民,因在吃早餐时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2小时于21时急诊就诊,双颞侧头痛明显,持续性,呕吐10余次,既往曾发现血压偏高,查体:T37.3℃,P92次/分,R20次/分,Bp188/85mmHg,神志嗜睡,对答基本切题,双侧瞳孔2.5mm,光反射存在,双侧鼻唇沟对称,颈抵抗,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双侧Babinski征(-)。
[单选题]男,46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2年,2年前无诱因出现颈背部酸痛不适,伴双手麻木无力。半年后出现双手麻木逐渐向双上臂、双下肢发展,伴四肢无力。查体:C平面以下皮肤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容积正常,四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跳、跟腱反射均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
[单选题]下列因素中哪项对颅内压增高无影响()
性别不同
解析:此题考核的是影响颅内压的因素有哪些。①年龄的大小:幼儿颅腔发育不完全,颅内空间相对狭小,但是颅缝也尚未完全闭合,即使颅内压力增高又可以通过尚未完全闭合的颅缝得到部分的代偿;老年人由于脑组织本身的萎缩,又使颅腔有了相对的扩大;②病变的扩张速度:有一个体积压力反应也称Langlitt曲线说明;③伴同脑水肿的程度:寄生虫、脑脓肿、脑结核瘤、脑肉芽肿等由于炎性反应可导致较为明显的脑水肿;④病变的部位也是决定性因素:中线部位的病变容易阻塞脑脊液的循环;大的静脉窦附近的病变也可以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或脑脊液的吸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