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2160

题目: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那么到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解析: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第一次相遇时,甲、乙总共走了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甲、乙总共走了4个全程。乙比甲快,相遇又在P点,所以可以根据总结和画图推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从第一个P点到第二个P点,路程正好是第一次相遇走过的路程,则P到A点的路程为P到B点路程的2倍。假设一个全程为3份,第一次相遇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2个全程里乙走了(540÷3)×4=180×4=720千米,三次相遇乙总共走了720×3=2160千米。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办公室有张、王、李、刘、陈五人,其中张、王、李对五人年终评优的结果推测如下:   张:如果陈没有被评定为优秀,则我也不会被评定为优秀。   王:我和刘、陈三人要么都优秀,要么都不优秀。   李:如果我被评定为优秀,则王也被评定为优秀。   评定结果出来后,发现三个人的预测都是错的,则最终有几个人优秀?
  • 3

  • 解析:"如果p,那么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由张的话为假,可知陈不优秀而张优秀;由李的话为假,可知李优秀而王不优秀;由于陈、王都不优秀,结合王的话为假可知,刘优秀。所以有三个人优秀。故本题选C。

  • [单选题]预谋故意是指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预谋故意的是( )。
  • 一刑满释放的青年在夜路上发现一年轻女子,遂起不良之心,将其强奸

  • 解析:预谋故意中行为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实施犯罪行为,而D项中的青年是产生犯罪故意后,马上实施犯罪,不属于预谋故意。A、B、C三项都是有预谋的。故本题选D。

  • [多选题]公安机关的侦查权主要包括( )。
  • 有权收集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有权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或检查

    有权依照法律程序对刑事侦查对象的通信进行检查

  • 解析:公安机关的侦查权由下列具体权力组成:有权收集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有权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传唤犯罪嫌疑人);有权询问证人(包括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有权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或检查;有权进行侦查实验;有权为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人进行搜查;有权扣押物证、书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有权依照法律程序对刑事侦查对象的通信进行检查;有权对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有权通缉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等。故本题选ACD。

  • [单选题]刘某来到县公安局户籍办证大厅称其母亲因行动不便,至今来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给生活带来了困扰。得知这一情况,户籍民警立即前往刘某家为他88岁的老母亲采集身份证照片,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下列有关该户籍民警服务群众表述最准确的是( )。
  • 体现服务群众利民原则

  • 解析:户籍民警立即前往刘某家为他88岁的老母亲采集身份证照片,办理二代身份证符合服务群众利民原则的要求,即公安民警在主动、准确了解评估群众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提供能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为群众提供一些"额外的关怀和服务"。故本题选B。

  • [单选题]回避制度是我国传统任官制度的重要特点,此制始于东汉,后为历代沿袭,至清已形成一种非常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其目的是防止官员因某些关系徇情营私。清代回避制度主要有籍贯回避、亲属回避、师生回避。清代任官的回避制度,规则繁密,超过往代,在嘉道之前执行尤为严格,在防止官员利用亲缘、乡土、师生关系为亲戚、好友、学生营私舞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知县异地为官,客观上遏制了知县原来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既保护了知县行事的独立性,又减少了任官勾结营私的风险性。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 回避制度的发展在清代达到了顶峰,效果明显

  • 解析:A项属张冠李戴,"规则严密、执行严格"是清代回避制度的特点,而不是历代回避制度都具有的特点。B项属过度推测,从原文看不出知县异地为官是清代回避制度中效果最好的一种回避方式。"防止官员因某些关系徇情营私"是回避制度的目的,但是它所起的作用不只此一方面。以知县异地为官为例,保护知县行事的独立性也是回避制度所起的作用。故D项的说法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C。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士兵提干考试 军队文职招聘 人民警察考试 公安院校招警 法检系统招聘 辅警招聘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