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魏格纳
题目:大陆漂移说是一种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科学假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下列人物中,正式提出该学说的是( )。
解析: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据传,魏格纳在受伤休养期间观察到地图中非洲大陆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岸线相吻合,进而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考点点拨:A项,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是实验科学、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B项,洪堡是世界近代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也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著有《论爪哇岛的卡维语》。D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针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有两位老师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片段。请你分析哪一个教学情境更好。
(一)师:一条河的两岸可以看成平行的直线,某人在岸边要驾驶船到对岸,请问,他应该选择在哪个位置到对岸,才能以最短的路径实现目的?
生:随便那个位置都可以,因为岸的一边上任意点到对岸的距离都相等。
师:为什么?
生:感觉。
师:这种感觉很好,但我们应该给予证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二)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当两直线相交时,我们采用角来刻画它们的“相交程度”。那么,如果两直线平行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呢?(师平行地拿两支笔进行远近移动)
生:距离。
师:什么意思?
生:你刚才在比划,给我们一个感觉,两平行直线有远和近的区别。
师:好,那么怎样刻画两直线的距离呢?
生甲:作任意一条直线与两直线都垂直,被它们所截得的线段长度都相等,这个长度我们就定义为两平行线的距离。
师:很好!但要说明怎么作任意直线与两直线都垂直,还有别的什么方法?
生乙:其实,两平行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可以定义为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师:很好!为了研究两平行直线的距离,我们可以选择甲和乙的办法,大家看,该选择哪个办法?
生丙:选择甲,因为点到点的距离最原始。
生丁:选择乙,因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也是通过点到点的距离来刻画的,如果能够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少走弯路。
师:两位同学的构思都有道理,那么,我们就合二为一。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
[单选题]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哪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
教学操作能力
解析: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题干中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说明其教学操作能力突出。
[单选题]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建立自我同一性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婴儿期(零岁至一岁半)、儿童早期(一岁半至三岁)、学前期(三岁至六岁)、学龄期(六岁至十二岁)、青年期(十二岁至十八岁)、成年早期(十八岁至三十岁)、成年中期(三十岁至六十岁)、成年晚期(六十岁以后)八个阶段。其中青年期所面临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主要的人格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是常考知识点,考生要牢记各发展阶段特别是学龄期和青年期的主要冲突和发展任务。学龄期(六岁至十二岁)的主要冲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的人格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年期(十二岁至十八岁)的主要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主要的人格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单选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报纸的用途",学生给出"学习用""包东西"等各种各样的答案,这里考查的是创造性思维的( )。
灵活性
解析: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多选题]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
解析: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四个方面。
[单选题]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都认为教育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否定了教育的( )。
社会属性
解析: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该理论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单选题]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直觉思维
解析:本题考查了思维的分类。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形象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
[单选题]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
负强化
解析:负强化是减少厌恶刺激使行为反应增加。老师取消处分这种厌恶刺激,使学生以后进步行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