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DE

药物贮库 控释膜 黏附层 保护层

题目:经皮吸收制剂的基本组成中包括()

解析:经皮吸收制剂的基本组成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黏附层和保护层,它们的作用分别是:①背衬层。一般是一层柔软的复合铝箔膜,厚度约为9μm,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②药物储库。由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③控释膜。一般是由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致孔剂组成的微孔膜。④黏附层。由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的黏合剂组成,如天然树胶、树脂和合成树脂等。⑤保护层。为附加的塑料保护薄膜,临用时撕去。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避免金属离子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通常采用()
  • 选用纯度较高的原辅料

  • 解析:制剂中的微量金属离子对自身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为此应避免制剂中金属离子的影响,采用的措施有:使用高纯度的原辅料;操作过程中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加入金属螯合剂,如依地酸二钠、枸橼酸、酒石酸、二巯乙基甘氨酸等附加剂。

  • [单选题]下列关于滴丸基质和冷凝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水溶性基质和脂溶性基质不能混合使用

  • 解析:滴丸剂中除主药以外的赋形剂均称为基质,常用的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①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有PEG类,如PEG6000、PEG4000、肥皂类如硬脂酸钠和泊洛沙姆188、甘油明胶等。②脂溶性基质常用的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十八醇、虫蜡、氢化植物油等。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水溶性和脂溶性基质的混合物作滴丸的基质。脂溶性基质常用的冷凝液有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水溶性基质常用的冷凝液有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和植物油等。

  • [单选题]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 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

  • 解析:胃肠道由胃、小肠和大肠3部分组成。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长度6~7m,直径4cm。小肠表面有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故吸收面积很大,约为70m,其中绒毛最多的是十二指肠,向下逐渐减少,因此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部位。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被血液带走,也可通过乳糜淋巴管到淋巴管,但淋巴系统由于其流速慢,在吸收过程中作用较小。小肠中药物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同时也存在其他吸收机制,如小肠也是某些药物主动转运的特异部位。

  • [单选题]CPVP属于哪一类辅料()
  • 崩解剂

  • 解析:CPVP(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不溶解于水,但有引湿性,吸水量能超过其自重的50%,仍能保持完整而不溶解。用作崩解剂、赋形剂、骨架材料,在作片剂的崩解剂时,遇水使其网状结构膨胀产生崩解作用。又因其吸水后不形成胶状溶液,不影响水分继续进入片芯,故崩解效果较淀粉或海藻酸类等为好。

  • [单选题]下列片剂辅料中属于崩解剂的是()
  •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 解析:片剂制备需加入崩解剂,以加快崩解,使崩解时限符合要求。常用的崩解剂有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泡腾崩解剂等。本题中只有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是崩解剂。

  • [多选题]以下各项中,可用于评价混悬剂质量的是()
  • F值

    β值

    重新分散性

  • 解析: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主要是考察其物理稳定性:沉降体积比的测定(方法:将100ml混悬剂置于刻度量筒中,摇匀。混悬剂在沉降前原始高度为H,静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沉降面不再改变时沉降物的高度为H,其沉降体积比为F=(H/H)×100%,F值在0~100%,F值越大,表示沉降物的高度越接近混悬剂的原始高度,混悬剂就越稳定)、重新分散试验、混悬微粒大小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β:表示由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体积的增加程度,称为絮凝度,β升高絮凝效果好)。

  • [多选题](五)案例摘要:复方碘溶液处方:碘50g,碘化钾100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0ml。

  • 推荐下载科目: 药剂学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药物化学与分析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