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隋
题目: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始建于( )。
解析:科举制最早源于隋朝,唐朝改进科举,延续至清末。故选择A。补充知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夏商周时期:世袭制一一天子、贵族的地位和官位,采取嫡长子继承制。秦国一西汉初年:军功授爵一一凡是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皆可以封官受爵。秦民爵分为二十级,斩一首爵升一级,故称头颅为“首级”。汉代:察举、征辟制一一有地方官推荐,或中央选拔人才,人才主要是举孝廉(孝顺清廉)或秀才(才学出众,容貌甚伟)。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一一中正官负责选拔人才,将人才分成九品,不同品级的人才,任用为不同等级的官员隋唐至清末:科举制一一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人才选拔的效率,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国家的稳定。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幼儿园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张老师关注幼儿的比赛成绩
解析: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制度。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幼儿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B选项,张老师并没有因为幼儿的表现而发怒,在评语中有激励有表扬,让幼儿易于接受,体现了老师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B正确。C选项,“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这体现了老师关注到了幼儿的心理素质:B正确。张老师对幼儿设计方案的评价,更关注活动过程而非成绩,体现了教师关注幼儿的实践能力,而非成绩,D正确,A不正确,故选择A。
[单选题]吴老师在调整座位时让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优先挑选喜欢的座位。吴老师的做法( )。
有失教育公平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关爱学生”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题目中吴老师让成绩好的学生优选挑选喜欢座位的做法,没有体现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故选择C。
[单选题]我们常常形容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这里的”白驹”指什么( )。
太阳
解析:所谓“白驹过隙”中的“白驹”就是指日影光线,泛指太阳。太阳的别称还有:金虎、赤乌、阳乌、金乌、金轮、火轮、赤轮、晷景、朱曦等。故选择B。D选项,月亮的别称有很多,根据颜色和形状变化,被称为银盘、玉弓、玉钩等;根据神话传说,被称之为嫦娥、金蝉、婵娟、桂宫,清虚、广寒等。
[单选题]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是( )。
《母亲》
解析: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否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母亲》取材于1902年高尔基的家乡诺夫戈罗德附近的索尔莫夫镇的“五一”游行。游行的领导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处众生流放。高尔基在游行前就听说过扎洛莫夫,游行以后,他和继续儿子事业的扎洛莫夫的母亲安娜有了交往。《母亲》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迹为基础写成。《母亲》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故选C。
[单选题]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实验是( )。
延迟满足实验
解析:陌生情境实验是用来测验幼儿依恋类型的实验;点红实验是用来了解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实验;三山实验是皮亚杰设计的用以表明前运算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性的实验;延迟满足实验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所谓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延迟满足实验是为了研究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经典的实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所幼儿园进行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后再吃还可以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实验结果表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多选题]材料:
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由于担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返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起来……
问题:
针对上述现象,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10分)
(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必要?(2分)教师该如何引导?(8分)
[单选题]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
杜威
解析: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