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 正确答案 :B
  •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 解析: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单选题]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 正确答案 :B
  • 风府


  • [单选题]湿温,身热不扬,脘痞腹胀,大便溏泻,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治宜
  • 正确答案 :C
  • 燥湿化浊


  • [单选题]用发酵制成的药是
  • 正确答案 :D
  • 神曲


  • [单选题]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除半夏、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外,还有
  • 正确答案 :C
  • 黄连、黄芩

  • 解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所致。治宜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方中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黄连黄芩泻热开痞,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炙甘草调和诸药,七味相合,使寒热得除,气机得畅。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重在调中补虚,适于胃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 [单选题]功用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D
  • 痛泻要方


  • [单选题]由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组成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A
  • 玉女煎


  • [单选题]从组成药物来看,小建中汤即桂枝汤
  • 正确答案 :C
  • 倍芍药加饴糖

  • 解析: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而成,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脾,缓急止痛。

  • [单选题]腰部刺痛拒按,不能转侧属于
  • 正确答案 :B
  • 瘀血阻络


  • [单选题]关于问诊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循循善诱,以暗示引导患者提供所需资料

  • 解析: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3.现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起病情况:包括病因或诱因。   主要症状的特点: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剧的因素等,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伴随症状   诊治经过   一般情况 4.既往史 5.个人史   包括出生地及居住地区,职业和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等。 6.婚姻史   婚姻史包括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的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夫妻关系等。 7.月经史及生育史   记录格式如下: 8.家族史      

  • [单选题]出现在应激源反应中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个体对于应激源的
  • 正确答案 :B
  • 认知评价不同


  • [单选题]以下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头维

  • 解析: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 平刺0.5~1寸。

  • [单选题]在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循行的经脉是
  • 正确答案 :C
  • 足阳明胃经

  • 解析: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 [单选题]耳与下列哪组经络联系密切
  • 正确答案 :E
  • 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

  • 解析: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 [单选题]三焦辨证的创立者是
  • 正确答案 :B
  • 吴鞠通


  • [单选题]咳嗽五日,痰黄而黏,咳时胸胁作痛,伴见面红目赤,烦热,咽喉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最宜诊断为
  • 正确答案 :C
  • 肝火犯肺证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内科学(中级)[代码:315]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骨外科学(中级)[代码:318] 神经外科学(中级)[代码:320] 放射医学(中级)[代码:344] 病理学(中级)[代码:351] 口腔修复学(中级)[代码:356]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职业卫生(中级)[代码:363]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