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关于中枢性疼痛综合征以下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 丘脑痛最常见的病因是梗死灶

  • 解析:A.中枢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脊髓损伤。   B.Wallenberg综合征通常是血管源性的,其特征是交叉性感觉异常,包括同侧面部感觉丧失、Homner综合征以及对侧肢体痛觉异常和温度觉丧失。   C.丘脑疼痛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变是梗死灶,其他常见的病因包括动静脉畸形(AVMs)、肿瘤、脓肿、多发性硬化斑块、外伤等。   D.脊髓损伤使中枢疼痛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表现为由于脊髓丘脑束损伤所致的区域性感觉丧失。   E.脊髓源性的中枢疼痛的治疗很复杂,患者对大多数治疗方式都没有反应。

  • [单选题]三叉神经节()
  • 正确答案 :C
  • 内侧2支是感觉支,而外侧支部分为运动支

  • 解析:三叉神经节接受来自口腔黏膜、头皮、鼻区域、面部和牙齿感觉支。本体感受信息通过咀嚼肌和眼外肌传入神经节。神经节的外周支包括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它们在解剖上彼此整合,其中眼支在背侧,下颌支在中间,而上颌支在腹侧。半月神经节位于颅骨内,在颅中窝的中部,它的后院包含Meckel腔的硬脑膜。行三叉神经节阻滞的解剖标志是卵圆孔而不是圆孔。

  • [单选题]催眠术常用于()
  • 正确答案 :A
  • 缓解急性疼痛使病人放松

  • 解析:催眠镇痛作为一种辅助疼痛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正规催眠疗程可追溯至几百年前。一些争议认为催眠治疗的作用与其他标准的放松疗法相似,而且自我催眠效仿了很多放松技术。其用于急性和慢性疼痛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着力于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认为依从性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构成的,而催眠尚未被认为是改善依从性的重要的干预措施。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或丛集性头痛等情况则其他行为学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

  • [单选题]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黏稠阶段约持续(  )。
  • 正确答案 :C
  • 3分钟

  • 解析:粉液混合50秒后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开始变黏稠,呈糨糊至生面团状,约持续到3分钟,经皮椎体成形术需在此阶段15~25秒内迅速将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注入椎体内,否则,难于将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注入椎体内。

  • [单选题]治疗内脏绞痛最好选用(  )。
  • 正确答案 :E
  • 吗啡+阿托品


  • [单选题]局麻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D
  • 中枢抑制性神经元更敏感,产生脱抑制作用

  • 解析:局麻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原因是抑制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产生脱抑制作用而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

  • [单选题]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特征性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微血管病变


  • [单选题]代谢性碱中毒时不应补给氯化钾的情况是,
  • 正确答案 :B
  • 尿量低于30ml/h

  • 解析:代谢性碱中毒叶给氯化钾有利于加速纠正碱中毒,但应在患者尿量超过40ml/h才可补钾。

  • [多选题]下列关于疼痛的临床评价方法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ABCD
  • 视觉模拟量表(VAS):10cm长的直线,一端表示无痛(0),另一端表示最严重的疼痛(10)。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作记号,从无痛到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痛觉评分

    语言评价量表(VRS)是将疼痛用“无痛”、“轻微痛”、“中度痛”和“极度痛”表示

    数字评价量表(NRS)是将疼痛程度用0到10这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被测者根据个人感受在其中一个刻度上作出标记

    疼痛问卷表根据疼痛的生理感觉、病人的情感因素和认识成分等多方面因素设计而成,能较准确地评价患者疼痛的强度和性质


  • [单选题]面色苍白是( )
  • 正确答案 :B
  • 血虚


  • [单选题]地龙可用于( )
  • 正确答案 :D
  • 痰鸣喘息


  • [单选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
  • 正确答案 :C
  • 扶正和祛邪


  • [多选题]适用于肝气郁滞胁痛的药物是( )
  • 正确答案 :ABDE
  • 香附

    青皮

    佛手

    川楝子


  • [多选题]属于安神剂的是( )
  • 正确答案 :ABC
  • 天王补心丹

    朱砂安神丸

    酸枣仁汤


  • [多选题]下列方剂中,可用来治疗月经先期的是( )
  • 正确答案 :ABCD
  • 补中益气汤

    清经散

    两地汤

    丹栀逍遥散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内科学(副高) 结核病学(副高) 传染病学(副高) 小儿内科学(副高) 放射医学(副高) 口腔内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副高) 环境卫生(副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