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不同幼儿身上的差异性
题目:丁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一天放学丁丁偷偷装起幼儿园的玩具想带回家,老师就提醒他:丁丁忘记把玩具放到框里了。班里的菲菲是一个胆小害羞的女孩,某天菲菲也想把玩具带回家,老师却装作没看到,而是单独和她妈妈说了这件事,希望她妈妈能引导菲菲主动还回玩具。着说明老师能够注意到( )
解析:个别差异性,强调不同幼儿间存在差异。教学启示:要循序渐进,不能“因材施教”。题干中,丁丁和菲菲两位小朋友的性格不同,所以针对同样的情况老师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措施,这是因为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故选择A。B选项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幼儿有不同发展特点,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数育方法;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C选项顺序性,强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有顺序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D选项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启示,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物理徐老师对幼儿李丽的评语是“这段时间你开始主动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考试时更加仔细,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多,继续加油啊”。关于徐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徐老师以名次作为评价标准
解析:新课改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幼儿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题目中的徐老师能发现幼儿的优点,对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进行了赞扬,关注到了幼儿对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并没有以名次作为评价标准。故选择D项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从家庭、学校、( )、司法等四个方面对未成年实施保护
社会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故选择B
[单选题]酒醉吐真言,李某现在并没有喝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李某可能说真话,也可能说假话
解析:本题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酒醉吐真言”可以理解为“如果酒醉,那么吐真言”。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所以不能判断李某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能推出。故选择D项。
[多选题]材料: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竞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的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问题:
(1)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4分)
(2)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单选题]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父母或其他负责照顾儿童的人负有在其能力和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确保儿童发展所需生活条件的( )。
首要责任
解析:《儿童权利公约》第二十七条指出,“父母或其他负责照顾儿童的人负有在其能力和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确保儿童发展所需生活条件的首要责任”。
[多选题]材料:
小二班有一个叫涛涛的孩子,因为有全家人的宠爱,自己的东西从不让别人碰,还很任性。
一天,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涛涛想去搭积木,可是建构区里已经挤了很多孩子,涛涛不管那么多,拼命往里挤,边挤边推正在搭积木的幼儿,嘴里还嚷嚷:“你们让开,让我先玩。”看见没有人让给自己,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个过程被李老师看在眼里,李老师走过去将涛涛扶起来,说:“涛涛,你继续哭下去的话,那么多好玩的玩具你都玩不到了,不如我们先到别的地方去玩,等一会儿再回来搭积木。”涛涛止住了哭声,点了点头,跟着李老师走到另一个活动区域玩起了拼图游戏,一会儿就拼出小花来,涛涛开心地笑了,李老师趁机说:“我们能不能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拼出更有趣的图案呢?”涛涛点点头,高兴地跑出去找小朋友。之后,李老师有意引导涛涛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慢慢地,涛涛不再只顾自己的感受,也能与同伴分享玩具。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