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HBeAg

题目:下列哪项检查阳性表示乙型肝炎患者传染性强()

解析:HBsAg是HBV的感染指标之一,可见于各种HBV现症感染者,包括潜伏期患者、急慢性乙肝患者、部分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和HBsAg携带者。抗-HBs是感染HBV后产生的唯一保护性抗体,对HBV具有中和作用,一般在HBsAg消失后隔一段时间才出现,见于乙肝恢复期、HBV既往感染者和乙肝疫苗接种后。HBeAg仅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液中,是病毒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指标,传染性强。抗-HBe为血清转换期,即病毒由复制活跃期转为非复制期,它的出现预示着病毒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抗-HBc为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抗体。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性慢性淋病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是()
  • 输卵管狭窄或闭塞

  • 解析:淋菌可反复感染输卵管,输卵管内瘢痕形成,粘连不通,输卵管伞端与周围粘连、闭锁,使精子、卵子不能结合,最终导致不孕症。

  • [单选题]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是()
  • 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

  •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B","病人、污染物和外界环境"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因为人体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才叫传染。应复习传染的概念;②选答"D","微生物媒介与宿主"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并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③选答"E","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是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并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要点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是变化的条件,人体是变化的根据,病原体要通过人体起作用,至于环境因素,不仅可以改变病原生物的生存条件,而且可以引起它们遗传性质的改变,使之丧失或获得新的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因此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是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

  • [单选题]成人伤寒患者,抗菌治疗首选下列何种药物()
  • 喹诺酮类

  •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考核学生对伤寒病原治疗的掌握程度。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氯霉素"对血象有较大影响,且有耐药现象,已不作伤寒的首选用药,应复习氯霉素药物的特点、疗效及副作用;②选答"B","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副作用少,但需静脉给药,价格昂贵,故一般成人不作首选;③选答"E","磺胺类"耐药率高,疗效不满意,不作首选。应复习上述几类药物的特点、疗效及副作用。要点上述几类药物均可用于伤寒的病原治疗,但喹诺酮类对伤寒杆菌抗菌作用强,目前耐药率不高,视为成人伤寒首选用药。

  • [单选题]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是()
  • 3个月


  • [单选题]下列各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可出现"三痛"症状的是()
  • 发热期

  •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①发热期,特征性表现为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症),颜面、颈、上胸潮红(三红征),球结膜、咽部、舌质充血鲜红或出血(黏膜三红征)。②低血压休克期,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③少尿期,血压上升、尿量锐减,出现少尿、无尿,甚至发生尿闭,重者尿内出现膜状物或血尿,此期常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④多尿期,每日尿量增至2000ml即进入多尿期。⑤恢复期,肾功能逐渐恢复,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肌酐降至正常,症状逐渐消失,食欲增加,体力恢复。

  • [多选题]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
  • 抑制各种炎症反应

    抗免疫反应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抗休克作用


  • [多选题]被疑似狂犬咬后的正确处理是()
  • 伤口深,有合并感染或污染时,给予破伤风注射及适当的抗菌药物

    对被咬伤者接种疫苗


  • [多选题]流感病毒的临床特点有()
  • 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重

    呼吸道症状轻

    年幼及老年患者病情可持续发展

    流感病毒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


  • [多选题]白喉外毒素自局部吸收后可引起多脏器病理变化,这些病变的脏器包括()
  • 心肌

    末梢神经

    肝脏

    肾脏

    肾上腺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内科主要疾病题库 症状学题库 皮肤科题库 急诊急救题库 妇产科题库 儿科题库 内科题库 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知识题库 精神科题库 耳鼻咽喉科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