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B.35°
题目: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答:9月23日,太阳光线直射了赤道,为了使洛阳(35°N,112°E)的热水器有最好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35°,才能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太阳高度角最大.故选项B符合题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该题有一定的实用性,理解记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澳大利亚的最热月出现在( )
A.1月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答: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最热月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南半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结合选项.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图示理解解答.
[单选题]对于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到夏至日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解答: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在北半球上,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向北运动,此时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根据题意.点评: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解答.
[单选题]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C.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66.5°的夹角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中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四季变化.所以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于公转轨道平面.点评:此题考查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注意理解.
[单选题]丽丽今年去了两次海南岛,一次是和爸爸一块去的,他发现他的影子朝南;一次是和妈妈一块去的,他发现他的影子朝北.那么丽丽和爸爸、妈妈去海南的时间可能是()
A.6月和10月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解答:解:海南岛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读题干可得:当影子朝南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海南岛以北,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为6月份左右;当影子朝北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海南岛以南,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或在赤道以南,可能为10、11、12、1、2月中的某一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率,此题有一定的难度,理解解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