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涌泉

题目: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是(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风温的诊断要点
  • 在病变过程中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及虚风内动症


  • [单选题]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芍药、甘草

  • 解析: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主治外寒里饮证。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中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桂枝解表化饮,温肺化饮。半夏降肺温肺,化饮止咳,燥湿醒脾,断绝饮生之源。干姜温肺散寒,温阳化饮。细辛温阳化饮,既助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又助半夏、干姜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并制温热药散寒化饮而不损伤阴津。芍药补血敛阴,既能滋荣营气,又能利饮利水。甘草既能补中荣汗源,又能培土生金和肺气。 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

  • [单选题]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肺心病的X线征象是
  • 右心室增大

  • 解析:支气管扩张 确诊主要靠胸部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力CT(HRCT)   (1)柱状扩张:可见“轨道征”或“戒指征”;   (2)囊状扩张:可见葡萄串样改变;   (3)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黏液栓时,可见“指状征”。   囊状支气管扩张:左侧支气管增粗伴粗细不均,远端支气管呈囊状扩张,状如葡萄串。   支气管扩张   平片、CT表现   3.大叶性肺炎   实变期可见呈肺段性或大叶性分布的密实阴影   4.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好发部位:两中下肺野的中、内带   X线表现:沿肺纹理分布的、散在密度不均的小斑片状阴影,边界模糊。   放大   5.间质性肺炎   好发部位:两肺,以中、下肺最显著。X线表现:肺纹理增粗、模糊,可呈网状,并伴有小点状影。   6.肺脓肿   致密的实变区中可见含有液面的空洞,周围有较多紊乱的纤维条索状阴影。   CT片:更早、更清楚地显示肺脓肿,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 [单选题]违反法律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解析:卫生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卫生法的行为,侵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 [单选题]任脉起始于
  • 胞中

  • 解析:任脉经脉循行: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在腹内沿前正中线上行,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联系于目。

  • [单选题]多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疼痛的拔罐法是
  • 多罐法

  • 解析: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留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擦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本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和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肌肉松弛的部位,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证,如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 [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
  • 《敖氏伤寒金镜录》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代码:337] 推拿按摩学(中级)[代码:349] 中医针灸学(中级)[代码:350]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神经外科学(中级)[代码:320] 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 肿瘤外科学(中级)[代码:342] 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 口腔内科学(中级)[代码:354]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